-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沾化一中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沾化一中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中检测2016.1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与上述历史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分封制度 B. 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 皇帝制度
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守令袭诸侯之权”主要反映了
A.国家完成统一 B.皇权至高无上 C.中央集权加强 D.专制主义强化
4.有人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循环与对流”的实现主要是由于
A.世卿世禄 B. 军功爵制度 C.科举取士 D. 九品中正制
5.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
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凡兵民、钱谷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忽必烈说:“中书省是的左手,枢密院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手的”。这明元A. 注重权力监督 B. 实行三权分立 C. 完善三省六部制 D. 通过分权强化集权
8.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9.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 )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是 A.协调公民关系 B.维护奴隶主利益C.护正常的奴隶交易 D.适应商品经济需要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政治体制中“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这里的“它”( )
A. B. C. D.( )
A. 邦联体制 B. 分权制衡原则 C. 联邦体制 D. 人民主权原则
23.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下列最能“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的是( )
A.分权制衡原则??B.总统制原则???C.中央集权原则???D.联邦制原则
24.“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
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
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据此,美国确立了
①中央集权制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联邦制 ④两党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材料最能说明
A.总统控制了议会 B.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C.总统对议会负责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26.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下列对该政体表述正确的是( )2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西方人讲政治,一定先讲主权。他们的政治思想很多建立在主权观念上。”材料中“主权观念”是指
A.国家的政治权力 B.国土管辖的权力
C.民众的自主权力 D.法律的至高权力
29.如漫画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评述是( )——“每个人的社会活动某种
程度上都是在替他人的劳动”——引入政治领域来阐释某项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下“人
民既不出场也不缺席”。他应该是在阐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