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波痕迁移形成小型交错层理.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波痕迁移形成小型交错层理

* 第三节:层理 波痕和层理在成因上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波痕和层理都是底形及其在迁移过程中遗留在沉积物中的一种痕迹。表现在层面者即为波痕,表现在层内者即为层理。 一、基本术语: 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   纹层:组成层理的最小的宏观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   层系:是组成层理的基本单位,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   层系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岩性(成分、结构)基本一致的相似层系或性质不同但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组成,其间没有明显的间断。   层:是组成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一个层可以包括一个或若干个纹层、层系或层系组。     二、层理分类及主要类型:  (一)非均质层理:  1、水平层理:(P73图5-1 )  特点: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纹层可连续,可不连续。其厚度一般为1~2毫米。“在原始沉积时,纹层是水平的”。  纹理的显现可因粒度变化、不透明矿物分布、云母片和碳质碎片的顺层排列而显示出来。  成因:在低能环境下,由悬浮物质沉积而成。故水平层理多在细粒的粉砂和泥质沉积中出现。  环境:在安静的水体中形成。如深水——海(湖)深水地带;浅水——泻湖、沼泽等。  2、平行层理:主要由平行而又几乎水平的纹层状砂和粉砂组成,一般特点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纹层叠覆,或是含有不同重矿物的纹层叠覆,或两者兼备。  平行层理的外貌特征和水平层理相似,但沉积粗,发育在粒度较粗的细砂和中砂岩中,而且沿纹层面易于剥开,剥开面上可显示出剥离线理构造。  成因:在急流、底床平坦时形成(不是静水)。如河流、海滩等。  3、波状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其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P73图5-1)  成因:是在沉积物供给丰富,沉积速率大于侵蚀速率时,在波浪和水流作用下,砂波迁移并显著向上生长形成。  主要是由沉积介质的波浪振荡运动造成,其次是单向水流的前进运动造成。前者主要形成对称的波状层理,后者形成不对称波状层理,同时叠覆层的相位错开。  环境:形成于水介质稍浅的环境,如海岸、湖滨、河漫滩,有时泻湖中也能见到。 4、交错层理  特征: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各层系之间可以是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  ①板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  ②楔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   ③槽状交错层理:   层系界面呈弧状,纹层各下倾方向收敛并与之斜交。在横切面上,层系界面及纹层是槽状。  成因:  交错层理是由于波痕迁移的结果。板状、楔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是在沉积物供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直脊型波痕的迁移可形成板状交错层理,交错层的纹层就是波痕背流面的前积纹层。在沉积物供应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在波痕背流面前积纹层形成的同时,迎流面不断遭受侵蚀,因此,在波痕的顶面形成一个平的侵蚀面。由于上述作用不断进行的结果,便可形成板状交错层理。  波状或舌状疲痕的迁移可形成槽状交错层理。  由于波痕由直脊~弯曲~舌状,水动力增强,所以,层理由板状~楔状~槽状,表示水动力增强。  ④爬升波纹交错层理:   特征:后一层系爬叠在前一层系之上。  成因:水流波痕或波浪波痕迁移并同时向上生长形成。形成条件是:必须有丰富的沉积物,特别是呈悬浮状态的沉积物,不断地供给水流或波浪,以致波痕不仅仅是向前迁移,而且向上建造成一个相互迭伏的波痕系列。   环境:沉积物周期性的快速堆积的环境有利于爬升交错层理的发育,相反,沉积物供给得少而遭受再造作用强的环境则不利于它们的形成。这种层理类型多出现于河流边滩上部及堤岸沉积、洪泛平原、三角洲及浊流沉积环境中。  ⑤羽状交错层理:它是在周期性的双向水流作用下,在相邻交错层理单位中形成前积纹层倾向相反的一套交错层,形似羽毛状故称为羽状交错层理。  一般认为羽状交错层理是潮汐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  5、压扁、波状及透镜状层理:   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或泥岩互层地层中出现,由压扁层理、波状层理、透镜层理组合而成。  形成条件:沉积环境泥、砂都有供应,而且强弱水动力条件交替。  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而停滞水作用相对次要时,砂质的沉积和保存比泥质有利,则形成压扁层理。  当水流或波浪作用影响较弱,而停滞水作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时,砂质供应不足,泥质的沉积和保存比砂质有利,则形成透镜状层理。  在压扁层理和透镜层理之间的过渡类型为砂、泥交互的波状层理。  环境:潮间带、潮下带。  (二)均质层理:  特征:不具任何纹层构造,又称块状层理。  成因:  原生——快速堆积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