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声的利用》导学案
2.3声的利用——导学案
课题 声的利用 课型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2、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哪方面的应用。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重难点 重点:知道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难点:声能传递能量。 教 学 过 程 课
前
延
伸 老师准备:挂图、课件、蜡烛、饮料瓶。
学生提前预习“声的利用” 情景创设 学生观察与声有关的图片、聆听声音。
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作用。
互
动
展
示 课堂导学:
声音与信息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8—39中“声与信息”。
找出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蝙蝠超声波测物、声呐、B超等应用
学生归纳小结: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声音与能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声音与能量”的材料。
找出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击碎人体结石等
学生归纳小结: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三、课堂练习
1、超声波清洗及超声啐石是利用声能 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是利用了声能 的性质。
2、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 )
A.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判断是否有敌人的骑兵来偷袭;
B.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
C.蝙蝠的回声定位
D.看见闪电,就知道有可能有一场大雨
3、某人对高山喊话,0.2秒后听到回声,问该人据山有多远?
检
测
反
馈 及时巩固:
1、下列利用声信息的有(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2、蝙蝠通常是夜间活动,它飞行时发出一种__________,这些声波碰到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__________.
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______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
4、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世界,随即人们提出用声学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和同学讨论讨论,说一说声学测冰山的道理.
5、小实验:用蜡烛火焰显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
图1.5-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由声源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形成的.装置如图1.5-2所示,取一只扬声器,装在一只硬纸盒内,在纸盒的面板上钻一个直径约为2~3mm的小孔,将扬声器通过一只耳机插头插入收录音机的输出插孔中,演示时,在纸盒小孔的前方放一枝生日蜡烛,且使小孔对准蜡烛引线的上端.点燃蜡烛,然后播放音乐,可以在听声音的同时看到烛焰在飘动;停止播音,声音消失,烛焰即竖直向上.
实验中是否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能量是靠什么传播的?
6、小实验:自己动起来的乒乓球
图1.5-3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相同的音叉放在两个相同的共振盒上;
(2)在铁架台的悬臂上用细线悬吊一个乒乓球,使球刚好可以触及一个音叉,如图1.5-3所示;
(3)将两个共振盒的开口相对放置,用橡皮锤敲击不与球接触的音叉;
(4)观察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现象解释:
乒乓球会振动起来.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__________(填是或否)获得了能量.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空间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另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传递能量.
课
后
延
伸 1、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科学“小资料”。
2、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声的利用”的相关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探究:能使声音反弹回来吗?
实验器材:两根相同的纸管,书,机械表.
图1.5-1
实验步骤:
(1)图1.5-1所示,把两根纸管,书放好,管不要与书接触;
(2)把表放在一个纸管内的一端,从另一根管子里一端侧耳倾听,用手捂住另一只耳朵,左右移动倾听的纸管,寻找听到的滴答声最响的位置;
(3)拿走听管,仍在原位听,你现在还能听到同样清晰的滴答声吗?
(4)再把硬纸管放回原位,拿走书本,现在你能听到清晰的滴答声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学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