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07道路勘测设计第七章PPT
5.4曲线设置 2)双交点和虚交点曲线 5.5坐标计算 1)根据交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 已知两交点坐标JD1(x1,y1)和JD2(x2,y2),竖直方向为X轴,水平方向为Y轴。 两交点之间的直线长度 5.5坐标计算 1)交点间距 坐标 X Y 起点 4614 10160 JD 4778 10814 终点 4597 11472.8 5.5坐标计算 1)交点间距 路线起点~JD 路线JD~终点 5.5坐标计算 2)根据交点坐标计算转角 已知两交点坐标JD1(x1,y1)和JD2(x2,y2),竖直方向为X轴,水平方向为Y轴。 路线与X轴的夹角β 5.5坐标计算 1)根据交点坐标计算转角 路线方位角θ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5.5坐标计算 2)根据交点坐标计算路线转角 已知两交点坐标JD1(x1,y1)和JD2(x2,y2),竖直方向为X轴,水平方向为Y轴。 路线转角 5.5坐标计算 2)转角计算 起点~JD段与X轴的夹角 3) 圆曲线的要素计算 圆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校正数 3) 圆曲线的要素计算 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计算基点为交点里程桩号,记为JD 直圆点:ZY=JD-T 圆直点:YZ=ZY+L 曲中点:QZ=ZY+L/2 交点: JD=QZ+J/2 4) 缓和曲线几何元素计算 切线长: 曲线长: 外距: 校正值:J = 2T - L 4) 缓和曲线几何元素计算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 ZH = JD – T HY = ZH + Ls QZ = ZH + L/2 YH = HZ – Ls HZ = ZH + L 5.5坐标计算 5)量算高程 采用内插方法: 5.5坐标计算 6)直线上中桩坐标P212 7)单曲线内中桩坐标 不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P213 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P213 8)复曲线坐标计算P214 6曲线形定线方法 先定圆曲线,然后求算缓和曲线 6.1定线步骤 徒手绘出路线大概位置 用圆曲线弯尺拟合徒手绘制的图形,将其分解成一系列圆弧和直线单元 采集圆曲线上两个点的坐标 配置缓和曲线 图解采集坐标的方法 受限不严时直接读取 严格受限时引测坐标 6曲线形定线方法 6.2 回旋线参数的确定 回旋线尺法、回旋线曲线表法、试算法、解析法 试算法和解析法的基本思路: 由几何图形求得的圆曲线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应与按回旋线数学公式求得的内移值相等 D 第三节 现场定线 现场定线是指设计人员在现场通过反复试插路线,直接选定交点的定线方法,是低等级道路定线的常用方法。 定线的原则与纸上定线相同,但定线条件改变。实地定线时,定线人员直接面对实际地形、地物、地质及水文等具体情况,有利于现场设计,但另一方面在现场由于受视线范围的限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要求定线人员有一定的选线经验,要不怕辛苦,不怕麻烦,要多跑、多看、多问,摸清路线所经地带的地形、地质等变化情况,反复试定路线,才能定出好的路线。 第三节 现场定线 平原微丘区实地定线时,就是在路线布局和逐段安排阶段确定的控制点之间,结合各种因素,进一步选定影响中线位置的小控制点,然后根据这些小控制点,大致穿出直线,再结合路线的标准,进一步调整各段直线,使之在满足路线标准的前提下,通过主要的小控制点,最后延长相邻两直线交出交点。 所谓小控制点,就是结合路线标准,在平、纵、横三个方面对局部路线位置起控制作用的点。此外,在具体穿线定点时还应考虑两交点之间的直线长度、平面视距、纵坡度和平纵面线形的相互协调,以及路线与桥梁、路线与其他特殊构造物的配合等问题。 第三节 现场定线 山岭、重丘区直接定线的指导原则与纸上定线相同,但定线条件不同,工作步骤有所改变。山岭、重丘区直接定线是采用带角手水准进行的,而纸上定线采用分规放坡。 第三节 现场定线 1 实地定线的特点 1.1方法简单、直观性强 1.2受地形、地物等条件的限制,造成视线不良,容易产生偏差 1.3选线时需反复踏勘 1.4适用于标准较低的路线。 2实地定线的要点 2.1平面上 1)在安排好纵坡的情况下,既要使转角尽量小,又要避免高填深挖、高挡墙和造成严重的病害。 2)路线布设应结合地形,避免强求长直线。 3)在长直线和较长坡段,尽量避免设置小半径曲线,两同向曲线之间的直线段不可过短。 4)保证视距,要尽量提前转向。 第三节 现场定线 2实地定线的要点 2.1平面上 5)对鸡爪地形,做跨线和绕线比较。 6)展线时,尽量不要在同一坡面设置过多的回头曲线。 2.2纵断面上 1)路线纵坡平缓、均衡; 2)越岭线不要高差太大; 3)冬季积雪、冰冻区应充分考虑阳坡陡、阴坡缓、岭上缓的地形特点,合理安排; 4)满足纵坡折减、坡长限制、最大纵坡和缓和坡段等要求。 2.3横断面上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