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复习—读懂古诗(曾文华).ppt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复习—读懂古诗(曾文华).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复习—读懂古诗(曾文华)

1、诵读,初步领会诗歌内容、揣摩诗歌情感   诵读,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尤其要在诵读中把握诗歌起承转合、把握诗歌的主体内容,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必须做到“读到、看到、注意到、想到”。 几个着眼点:题目、作者(生平、爱好、志趣、思想等)、朝代(时代背景)、诗文(诗文小序)及注释。 具体步骤 1、诵读,初步领会诗歌内容、揣摩诗歌情感 (1)看标题,找准理解的切入点 题目一般暗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主旨等。所以从标题中就可以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 概括主要内容; 奠定感情基础; 交代时间、地点、对象, 揭示主旨 标题的作用: 例: 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 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 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2)《鹊桥仙·七夕》 答: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 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实战演练:《步步高》P150边练边悟1 (2)看作者 看作者,知人论事 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事”,即鉴赏诗歌时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所处环境。看作者就是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风格来解读诗歌。每个作者有每个作者的风格。比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通过看作者,我们可以大致推测诗歌的思想感情。对作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我们去领悟诗歌的内涵。 了解诗人的 ; 把握诗人的 , 诗人常见的 2015全国卷1 岑参 : 遭遇、境况 、朝代的国势 创作方法和风格 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 边塞诗人 思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注】①“安史之乱”和“曾困居于此”和对杜甫的了解,可以知道: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知人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 ?原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 维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 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 甫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 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论 世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3)看注释,了解相关背景 注释往往是非注不可的,有的介绍作者,有的点明背景,有的解释文中重难点字词或暗示此句为解读全诗的重点。这些信息往往是我们打开解题之门的钥匙。 注释的 主要作用 P15715年全国卷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二个注释交代 简介作者 写作背景 所用典故 点明关键词含义 地点,是边塞地区 最快的船——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最害羞的人——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最多的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最消瘦的人——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 最忧愁的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复习 —读懂诗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考纲对本的要求; 2、熟悉考题的命题形式 3、掌握解读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4、能运用所掌握方法解读古代诗歌,读懂古代诗歌 二、《考纲》解读与命题探讨 1、《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命题探究: 考查点主要涉及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语言(诗眼、炼字、一般字词句的理解等)、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等等。 ① 从选材看,选择的大都是诗,而所选诗又以律诗为主,如果是绝句则是两首,词的长度也基本上与律诗长度相近。选两首诗则势必涉及比较鉴赏。 ②考查点能严格遵循和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全面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歌情感,而侧重于诗歌的形象、语言考查。 3、考试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