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山东省诸城市桃林镇桃林初中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而的用法 课件 (共11张PPT).ppt

中学联盟山东省诸城市桃林镇桃林初中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而的用法 课件 (共11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山东省诸城市桃林镇桃林初中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而的用法 课件 (共11张PPT)

而的用法 诸城市桃林初级中学 而的用法 1、表示转折,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3、表示并列,相当于“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表示承接,译作“然后”、“就” 、“接着”,才 , 或者不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论语》十二章中虚词“而”字的用法 (一)表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表示“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是并列对等、地位相同的语法关系,没有先后 主次之分,位置互换而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可以译为“又??又??”“和” 、 “并且”等, 也可不译。 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二)表顺承关系 表顺承关系的“而”连接的前后两项表示两个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两项之间表现出动作先后相继,在语义上是前后顺承,顺序不能变换。可译为“就”“便”“从而”“然后”等,也可不译。 (1)学而时习之。 (2)不义而富其贵,于我如浮云。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曲肱而枕之 (三)表转折关系 表转折关系的 “而” 连接的前项叙述一种动作行为,或描写行为;后项不是顺着前项的 叙述或描写下去,而是转向相反、 相对的方面叙述或描写。 可译作 “但” 、 “却”“可是”等。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四)表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 “而”连接的前后两项之间有主次之分,“而”后项的动作为 主,在句中充当谓语;“而”前项的词语是从方式、状态、条件、时间等方面对谓语进行修 饰,在句中充当状语。可以不译或译为“地”或“来” 。如: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这一节有什么收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