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言文阶段性训练学案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阶段性训练学案教师版

文言文阶段性训练学案 教学目标: 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巩固 训练学生的做题能力:快速、准确抓住要点 方法引导: 学生阅读,完成练习 教师订正讲解,总结规律 训练内容: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日:“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回:“臣父清恶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注】 1. 本文选自《三国志·魏书·徐邈、胡质、王昶、王基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胡威之事亦见《晋书·良吏传》,文字、详略与此稍异。《晋阳秋》,史书名,晋孙盛撰,《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有著录,后佚,有清汤球之辑本。 2. 胡质,据《三国志》本传称: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生年无考,少即知名江淮间,仕于汉献帝建安、魏文帝黄初间,先后任顿丘令,常山太守,荆州刺史、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等职,以忠清著称,卒于魏齐王芳嘉禾二年(公元205年)。 3. 厉操:激勉节操。厉也作励。 4. 省(xǐng):探亲、问候。 5. 厩(jiù)中:马房之中。住马房之中,借此表示胡质父子之清廉。 6. 粮:这里指路上的花费。 7. 炊爨(cuān):烧火做饭。《世说新语征》刘孝标注引作“爨炊”。 8. 少(shǎo):稍微、略微。 9. 清慎:清廉谨慎。 宰牧:宰相与州牧并称,文中指高官。 完成下面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来亥,体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故”字加点) B.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每”字加点) C.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商相如门谢罪。 (“因”字加点) D. 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及”字加点) 3.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②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③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④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 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 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造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 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②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 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④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 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⑥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砺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