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 学 影 像 学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各脏器,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以及肾上腺、前列腺,都是软组织密度的器官,在其本身结构及与周围组织之间都缺乏足够的对比度,因而给各种影像检查增加了难度。
但随着各种设备性能的不断完善,泌尿系统的影像诊断已从当年仅有的X线,逐步转变为由X线、超声、CT、MRI与核素组成的五大检查系列。
但为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特长,必须熟悉他们的优势与不足。;第九节
腹膜腔及腹膜后隙;一、正常CT解剖;B、结肠系膜下区:
易于辨认,但首先要辨认升、降结肠及肠系膜。
1、升降结肠
2、肠系膜:含有脂肪、血管,表现为低密度的肠系膜阴影内散在的斑点状或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肠系膜整体呈带状或扇形。根部附于后腹壁,在小肠肠管的衬托下易于显示。
结肠系膜下区被分成四个间隙:;盆腔的腹膜后间隙:
包括道格拉斯窝(Douglas Pouch)、直肠旁隐窝、盆腔外侧隐窝。;腹膜后间隙:
A、肾旁前间隙:位于壁层腹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外侧止于结肠筋膜,在胰腺水平两侧肾旁前间隙有潜在交通,在髂骨嵴水平以下可于肾周间隙相通。
B、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和腹横筋膜之间,其内为脂肪,无脏器。
C、肾周间隙:位于肾前后间隙之间,肾前后筋膜在外侧融会于结肠侧筋膜,正常厚度为1-2mm,大于3mm视为异常。;二 、腹腔积液;(一)临床与病理:
概念:腹腔积液是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异常积聚,临床常称腹水病因: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
(二)CT表现:
1、部位:腹膜返折处最早受累,最常见于肾周筋膜、侧锥筋膜、肝外侧缘包膜下、Douglas窝。
2、少量/中量/大量腹水的CT表现不同。
3、密度:A、漏出液(水) B、乳糜液(低于水)
C、渗出液、血/脓性(高于水)
4、肝上部的腹水与胸水的鉴别:
A、横膈征 B、膈角移位征
C、界面征 D、肝裸区征;胸水和腹水的鉴别;肝癌肝硬化引起的腹水;三 、腹腔脓肿;一、概念:腹腔脓肿指腹腔内某一间隙或部位的局限性积脓,为继发性病变。
根据其病因和病理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膈下脓肿
2??肠曲或肠系膜间脓肿
3、盆腔脓肿(最常见);二、共同特点:
1、临床表现多有较长时间的发热;
2、有手术、外伤病史;
3、局部有疼痛及压痛;
4、脓肿一般较大(大于3cm);
5、脓肿形态多不规则;
6、脓液的密度较囊肿的密度高;
7、脓肿壁厚而不规则,增强后环形强化;
8、脓肿周围多有渗出粘连;
9、多数情况下其内可见气泡影;
10、易与周围脏器形成瘘道。;左肝上前间隙脓肿溃入腹前壁;四、 腹膜后肿瘤;一、腹膜后恶性肿瘤:
1、淋巴瘤 2、脂肪肉瘤
3、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4、转移瘤 5、平滑肌肉瘤
二、良性肿瘤;
1、神经纤维瘤 2、神经鞘瘤
3、神经节细胞瘤 4、脂肪瘤
5、畸胎瘤 6、淋巴管瘤;腹膜后肿瘤的特点;腹膜后恶性肿瘤;淋巴瘤;一、病理与临床:
HD、NHL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等症状。
二、CT表现:
1、腹膜后广泛的淋巴结肿大融合,与淋巴结转移瘤相似。
2、主动脉、下腔静脉受压移位。
3、CT可以显示淋巴瘤的淋巴结以外的病变,如肝、脾肿大和浸润等。
4、CT扫描是淋巴瘤分期的首选的检查方法。;腹膜后淋巴瘤;脂肪肉瘤;一、概述:在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中,脂肪肉瘤最常见;发病年龄大,质地柔软,境界清楚。病理上有分化程度的不同。
二、CT表现:
1、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表现为脂肪密度为主的不均质肿块影,其中亦含有不规则的较高密度区;
2、黏液型的脂肪肉瘤,密度均匀,呈囊性,CT值为水密度,肿瘤内有软组织密度,并有坏死区;
3、混合性脂肪肉瘤,以纤维组织成分为主的实体成分,夹杂散在的脂肪灶,CT值-20~40HU;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可有坏死区;
4、增强后,实体部分明显强化。
5、少数脂肪肉瘤可伴钙化。;脂肪肉瘤;脂肪肉瘤;转移瘤; 腹膜后转移瘤大多来自消化道、卵巢、子宫和睾丸等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途径为多种方式,但往往以某中转移方式为主。
CT表现:
CT常见有两种类型,即淋巴结增大和实质性肿块。
1、淋巴结转移多位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旁,偶尔也见于肾门、肠系膜处的淋巴结。对判断有无淋巴结的转移,一般直径超过15mm时应考虑有临床意义。但CT不能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难以除外正常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
2、种植转移灶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有低密度坏死区,表现多样,无一定特征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1、肿块多位于脊柱旁,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