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系统评价常见的偏倚
【摘要】 系统评价被认为是当前提供治疗性干预的最佳证据,但是由于无法全面获得相关的资料,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偏倚。总的来说,这些偏倚主要存在于文献检索过程、文献选择过程和数据提取过程中,其中最难克服的是文献检索过程中的发表偏倚。偏倚会影响系统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控制、识别以及全面描述可能存在的各种偏倚。
【关键词】 系统评价; 偏倚; 发表偏倚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mmon Bias of Systematic Reviews
ZHANG Qian, XUE Qi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mgi 83005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best evidence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an be supplied by systematic reviews, but all kinds of bias are unavoidable if all the related studies can not be collected as required. Generally, the bias mainly comes from the process of literature searching, study selection and data extraction, among which the publication bias that comes from the process of literature searching is the hardest to overcome. The bias would diminish the validity of a systematic review, so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take effective steps to reduce, control, identify and describe the possible bias.
Key words: systematic review; bias; publication bias
1 系统评价概述
医学知识和信息迅猛增多,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工作者以及卫生决策者需要及时地更新知识,掌握医学研究的前沿信息。然而,每年约有200万篇生物医学文献发表在2万多种生物医学杂志上,年增长约6.7%,一个内科医生需要每天不间断地阅读19篇本专业文献才能基本掌握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的研究成果[1]。而往往因为时间和资源有限而不能获得这些信息。因此,对原始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汇总的理念和需求就应运而生。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就是这样一种临床研究方法。它是指针对某一个疾病或某一项干预措施全面地收集所有相关临床研究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和分析,再进行定量或定性合成的统计学处理,得出综合结论的过程[2]。系统评价能够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的出现,及时更新,随时提供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决策依据,以改进临床医疗实践和指导临床研究的方向。它最独特的优点就是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3]。
因为不需要过多的投资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系统评价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4]。近20年来,系统评价在数量上呈逐年增长趋势。有数据表明[5],20多年来仅MEDLINE就登载了5 000多个系统评价。国外系统评价的应用已相对较为成熟和规范。欧美许多国家已经将Meta分析应用到新药研究领域,用来证明新药的有效性[6,7]。国内系统评价出现于2000年,目前数量迅速增长,内容涉及医学领域的各个学科[8]。现今医学领域普遍承认的一点是,将有关的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通过Meta分析产生的证据,是循证医学最佳证据的来源[9]。然而,系统评价本身也面临着可靠性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受到偏倚的影响。不真实可靠的系统评价结果可能会起到误导的作用。许多研究者,尤其是国内研究者在进行系统评价时,往往对潜在的偏倚缺乏认识,没有很好地检测和控制偏倚,导致系统评价的可靠性欠佳。孙福红等[10]在对中国临床试验报告Meta分析的质量进行研究后发现,在45项Meta分析报告中,只有10项研究对可能存在的偏倚进行了检测和控制,大多数研究对选择偏倚、数据提取偏倚、观察者一致性以及资助来源等的描述都是空白。因此,卫生工作者无论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