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明清史学:经世与考据下课件幻灯片.pptVIP

第十二讲明清史学:经世与考据下课件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史方法: (1)取证:汇集材料; (2)比较:以断定史籍记载的真伪与是非; (3)专题考索:卷九《汉书》四“侯国考” 。 * 不足: 重考据,少议论: 钱氏反对空论,“更有空疏措大,辄以褒贬自任,强作聪明,妄生疻痏[zhi3打伤,wei3伤口],不卟年代,不揆时势,强人以所难行,责人以所难受,陈义甚高,居心过刻,予尤不敢效也。”(《序》) 博古而不通今:未考议《明史》。 * 评价: “乾嘉诸儒,以东原(戴震)、竹汀为巨擘,一精于经,一精于史”(朱一新《无邪堂答问》); “所著《廿二史考异》皆实事求是,于天文、舆地、官制、氏族数大端,说之尤极精核。”(阮元《三统术衍序》) * * (3)赵翼《廿二史札记》 赵翼(1727-1814),字耘松(亦作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十五年(1750),应顺天乡试,中举人,座师汪由敦赏识其才,延于家中代应笔札;十九年(1754),考选为内阁中书;二十一年(1756),选入军机处行走;二十六年(1761),中探花;历任南方几省地方官。乾隆三十七年(1772),辞官返乡,专于著述;后应李侍尧之邀,入闽献计破林爽文起义,事平辞归,再专于著述。 * 《廿二史札记》36卷 《札记·小引》:“闲居无事,翻书度日。而资性粗钝,不能研究经学,惟历代史书,事显而义浅,便于流览,爰取为日课,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多。” 《廿二史札记》内容涉及全部二十四史,以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各为一史。 始撰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成书于乾隆六十年(1795),嘉庆五年(1800)定稿刊印。 * 《廿二史札记》36卷579条: 《史记》、《汉书》3卷59条,《后汉书》2卷25条,《三国志》、《晋书》3卷35条,《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4卷48条,《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北史》3卷52条,《旧唐书》、《新唐书》5卷64条,《旧五代史》、《新五代史》2卷27条,《宋史》、《辽史》、《金史》6卷106条,《元史》2卷54条,《明史》6卷109条,书末附《补遗》,将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时奉敕改译辽、金、元三史的人名、官名、地名与旧译对照逐一录出。 * 编写方法: “此编多就正史纪、传、表、志中参互 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俟 博雅君子订正焉。至古今风会之递变, 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     亦随所见附著之。”(《小引》) 梁启超谓钱、王二书“其职志皆在考证史迹,订讹正谬。惟赵书于每代之后,常有多条胪列史中故实,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此其特长也。”(《清代学术概论·经史考证》) * 评论史书: 对历代正史进行认真评论。如: “自陈寿作《魏本纪》,多所回护……寿回护过甚之处,究有未安者。汉献帝逊位,魏封为山阳公。及薨,追谥为汉孝献皇帝。《魏纪》即称之为献帝,不曰山阳公也。魏常道乡公逊位,晋封为陈留王。及薨,亦追谥为元皇帝。则《魏纪》亦应称为元帝,乃仅以陈留王纪事,而绝无元帝之称,则已异于山阳书法矣。”(《廿二史札记》卷6,《三国志多回护》); “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札记·明史》); 评论历史人物或史事: 绍兴和议,“义理之说与时势之论往往不能相符,则有不可全执义理者,盖义理必参之以时势,乃为真义理也”;“高宗利害切己,量度时势,有不得不出于此者,厥后半壁粗安,母后得返,不可谓非和之效也。”(《札记·宋史·和议》) * 不足: 记事谬误错乱之处极多: 主要缘于作者粗疏散漫。如卷6“裴松之三国志注”,称“松之所引书,凡五十余种”,而所列书名已达151种,且所引书目亦多谬误; * * (三)、章学诚《文史通义》 1、生平 章学诚(1738-1801,乾隆三年至嘉庆六年),字实斋,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幼不甚慧,二十岁后究心史学,自言“史部之书乍接于目,便似所攻习然者”;“至吾十五六岁,虽甚[马矣]滞,而识趣则不离乎纸笔,性情则已近于史学,塾课余暇,私取《左》、《国》诸书,分为纪表志传,作《东周书》几及百卷”(《章氏遗书·家书六》)。二十八岁游北京,从朱筠学,结识戴震、邵晋涵等学者;三十五岁,始写《文史通义》,自此后二十余年续写不缀;三十六岁,应聘编《和州志》,此后还编有《永清县志》、《亳州志》等;41岁,成进士,他以为不合时俗,不愿做官,仍寄人篱下,从事编志修书,居毕沅幕府,修《湖北通志》;后归故里。今所存文稿,以《文史通义》最著称。 * 2、著书目的 (1)纠正学术之弊: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