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谈中国梦主题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梦”主题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两会”闭幕式上,习主席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文以载道,语文反映着人类社会的人、情、事、理,表现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趣,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语文教学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学生德育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充分利用苏教版语文教材,将“中国梦”始终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适时进行德育渗透、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点燃“中国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对教材中现成的、显性的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教育内容予以合理开发利用,充分点燃作为中国人的豪迈与激情,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教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飞天梦想》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这一内容,通过细细品读“我的根在中国”这句话,以及体会贝聿铭设计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时“抬抬头”的意蕴等词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激起情感的浪花,充分感受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枣核》一课时,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去倾听已届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拳拳赤子心、浓浓爱国情。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游子会依依不舍自己的祖国,我们应不应该爱自己的祖国。经过提问和反思,使爱国之情进一步升华。在教九年级语文《藤野先生》一文时,从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态度所折射出的爱国情怀中,让学生体会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发奋努力共圆一个中国梦。
二、传递“中国梦”,渗透养成教育。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及气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生成功的阶梯,不良的行为习惯则是人生前进的栅栏。因而,培养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人生至关重要。如在教授《论语八则》一文时,结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国文经典名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了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延伸、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练习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标准答案是什么?2、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差距在哪里?3、标准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4、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思考?5、如何克服常犯错误?教师要鼓励学生正视错题,把错题当成自己最好的老师,在错题中反思不断提高。如此这般,培养学生良好反思总结的习惯。中国梦的实现同样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的反思总结,传递“中国梦”,语文教师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样的养成教育。
三、升腾“中国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语的高亢昂扬,气势的豪迈直前,充分显示出诗人的自信和力量。他把思路推上了豁然开朗的境界,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并未因世路的艰难而放弃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他仍然坚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会实现的。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升腾“中国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国梦”主题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既是春风化雨,又是润物无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将“中国梦”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用成熟的思想启迪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人,用优美的文字隽永人,这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梦、工作梦、教育梦,是一个理所应该的中国梦。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