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卫生]2、龋病病因
第二章 龋病 泉州医高专 邱自力 形形色色的龋病表现 提出几个问题: 什么是龋病? 为什么会发生龋病? 龋病的表现是什么? 如何预防和治疗龋病? 一、龋病的概念 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质、形3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 一、龋病的概念 1.发生部位:牙体硬组织,不侵犯牙髓组织。 2.病因:多因素(细菌、食物、宿主有关)就病因而言,龋病也可称为是细菌感染性疾病。 一、龋病的概念 二、龋病的危害 二、龋病的危害 侵犯髓腔、根尖甚至颌骨 二、龋病的危害 作为口腔“病灶”,引起远隔脏器的感染性疾病。 (一)龋病流行情况(发病情况) 古代的低患龋率 现代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患龋率出现下降趋势(口腔预防措施、口腔保健) (一)龋病流行情况(发病情况) 发展中国家:从80年代开始出现上升趋势。 我国:80年代前龋病流行处于平衡状态,患龋率在40%左右,属低水平。 90年代后患病率有所上升。 龋病患病率 好发牙(恒牙) (一)恒牙列好发牙 下6 下7 上6 上7 双尖牙 上前牙 下前牙 (一)乳牙列好发牙 下V 上V IV 乳上前牙 乳下前牙 龋病好发牙一般后牙多于前牙;而后牙中,下颌多于上颌;前牙中,上颌多于下颌。 巩固练习 1.龋病是牙体硬组织发生的( ) A.急性进行性破坏 B.急性间歇性破坏 C.慢性进行性破坏 D.慢性间歇性破坏 E.以上各种破坏均存在 2.龋病的危害性不包括( ) A.造成咀嚼功能降低 B.影响消化功能 C.影响呼吸功能 D.儿童期影响牙颌系统发育 E.作为一个病灶引起远隔脏器疾病 答案:C C 巩固练习 3.恒牙龋齿患龋率最高的牙齿是( ) A.下第一磨牙 B.下第二磨牙 C.上第一磨牙 D.上第二磨牙 E.上颌前磨牙 4.恒牙龋病的最好发部位是( ) A.咬合面窝沟 B.舌面 C.颈部 D.颊面 E.邻面 答案:A A 四、龋病的病因学说 早期理论:虫牙学说(公元5000年前) Miller’s化学细菌学说 三联因素和四联因素学说 五、四联因素论 正常菌丛中常居菌50种以上。 正常菌丛对宿主有双重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与菌丛保持着相互共生、拮抗的平衡状态,如这种关系受到某些因素的破坏,则可由于菌群失调造成病理变化 变形链球菌:致龋力最强 乳酸杆菌:加速龋病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放线菌属:在根面龋菌斑中最常见 为什么能致龋? 产酸能力,耐酸能力 粘附能力 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的能力 G+菌。在普通培养基呈链状,在葡萄糖培养基中呈棒状。在不同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形态发生变异而得名 兼性厌氧,微需氧。 细菌的酶系统 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机理 (1)糖代谢——糖分解和合成 途径1——分解代谢: 双糖、单糖 菌体利用: 有氧氧化:使细菌获得能量 无氧酵解:产生乳酸等有机酸,使局部pH值下降,牙釉质脱矿致龋。 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机理 途径2—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 胞外多糖:葡聚糖、果聚糖,促进细菌的粘附 胞内多糖:糖原 作为能源物备 (2)产酸力和耐酸力强 (3)粘附能力强 选择性粘附于平滑的牙面 形成牙菌斑的主要基质,在细菌粘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乳酸杆菌 G+菌,兼性厌氧菌 对牙面黏附力小 致龋性次于变链,产酸,但产酸量低 与变形链球菌协同,在菌斑形成后,起到促进龋发展的作用。在加速龋病的发展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放线菌属 G+杆菌,兼性厌氧菌 呈丝状、杆状,定居早 并可酵解葡萄糖产酸 在龈下菌斑、根面龋菌 斑中最常见 分为三层结构(以平滑面P为例): 菌斑—牙界面(基底层) 中间层 菌斑表层 (4)牙菌斑特性 形态:厚度各异的白色或暗白粘稠胶冻状 特性:胶状团块,容易产生,不易去除。 牙菌斑在摄取糖之前也有酸存在,以乙酸含量最高,摄取蔗糖后则以乳酸为最高。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可造成釉质溶解,矿物质丧失。 由于菌斑具有胶质状结构,唾液的缓冲作用难以达到菌斑深层,一般的口腔清洁措施如漱口也不能将菌斑清除,菌斑内产生的酸可以在局部持续发挥作用,致使釉质脱矿,龋病开始 。 糖为最主要致龋食物 糖的消耗量与患龋率成正比。 种类:蔗糖致龋能力最强 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醇>木糖醇 物理形式 进食的频率和时间 牙发育期营养与牙的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