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学生绘画写实能力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初中学生绘画写实能力的研究

PAGE 1 加强初中学生绘画写实能力的研究 舒 弦 一、问题的提出 在长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发现有这么一种情况,一个初中学生,整整学了六年或者五年的画,笔下绘画的形象仍然只是几个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和几根杂乱的线条。让他们画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同学,下半身活象二根笔直的凳脚,上半身在长方形的中间向左右伸出一根枝桠当成手,眼睛生在额顶,头发象刺猬,挺象一幅“魔鬼”的速写。这种高龄“低幼化”的现象绝非个别,原因何在?我们先从美术教学自身因素中寻找,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观念问题。有的人认为美术教学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果讲究技法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因此,对那些“天真无邪”的作品,无视年龄大小,一律加以赞赏,给予高分,甚至在临摹作业中出现与临摹要求大相径庭的现象也不加纠正,任其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技法观念就渐趋淡薄。也有的家长受了众多儿童画大赛的冲击和影响,看到许多歪歪斜斜、头重脚轻的作品屡得高奖,就也把孩子学美术的重点放到与获奖作品类似的形式上,碰碰运气,或许能捧上个“金杯”、“银杯”, 因此,下意识积极鼓励孩子搞所谓“稚拙美”的“杰作”。 二是教学方法问题。我们知道,凡儿童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的,他们把房屋画成透明的,看得见室内的扶梯和眠床;画花草树木,用近似一瓣瓣、一片片的形状机械地排列;画人的手,大都从腰部伸出,等等,都是儿童印象作画的结晶。儿童印象作画,又大都采用图示形式,即外轮廓的近似体,这种用图示表现物象的方式,大约从四岁开始,以后逐年成熟起来,到九岁左右进顶峰,再发展就有根深蒂固的危险,也就是说,儿童九岁以后(小学三、四年级阶段)必须由一个从图示向写实过渡的时期,供给学生必须掌握的写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可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往往是没有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时机,引导不得法(有些教材在编写时也疏忽了这一点,薄此厚彼),给学生进入高段年级后,留下了一时难以弥补的缺陷甚至空白,不少学生以原来喜欢画画,到害怕画画,甚至厌恶画画,即使在低幼时期绘画作品连连评优的学生,同样会产生这种情况,学生由于缺少向高一级绘画攀登的阶梯,只好长期保持低幼化的涂鸦水平。 从心理学分析,儿童到了11—15岁属于学龄中期,是少年期,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不像儿童期那样充满幻想,他们会有广泛的兴趣,他们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区别各种颜色和色度的精确性在不断増加,他们很欣赏成人画的写实功底,老是觉得自己怎么画也画得不像,处在想画写实又画不写实的痛苦阶段。尽管他们的绘画很向往写实,但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发展已趋向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要地位。由于抽象成分的发展,具象或形象思维也不断得到充实和改造,他们的具象思维是在和抽象思维密切联系中进行的,另外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因此他们自身具备有很强的独立创造能力。 结合当今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进行认真的实践与探索,使学生从低龄绘画意识的苦恼中解脱出来,进行全新的写实艺术创作状态。 二、概念界定: 写实能力——就是真实地描绘事物的能力。这里指用比较精致的笔法创作出比较具象的美术作品的能力。 三、研究目标: 研究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初中学生绘画写实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指导方法及评价。 四、研究内容: (一)欣赏指导 1、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分别对中国名画、外国名画进行文化背景、画面形式、绘画技巧、绘画种类、风格流派等方面的欣赏。 2、方法:在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中,初中学生更偏重于对具体作品的感受,以获得视觉的审美愉悦并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些经常性的活动中,要逐渐让他们将正在鉴赏比较的作品与曾经鉴赏比较过的或将要鉴赏的作品联系起来,将点状的知识纳入网状知识体系中。这种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其间的纽带是比较,通过比较区别异同。 教师在选择作品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同”的因素十分明显的作品,或是题材相同,或是整体气氛相同,或是构图组织模式相同,或是风格相同,或是创作时代相同,或是作者相同……这种“同”的方面构成比较的基础,既可归纳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又能清楚地看出不同作者在诸多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兹举几例:17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创作的《1805年5月3日大屠杀》,著名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的作品《枪毙马克西来连皇帝》,以及伟大的法国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在朝鲜的屠杀》就是具有相同性的作品。这几件作品最大的共同性表现在构图的模式上——画面的左边均为被枪杀者,右边都是枪杀的执行者,而且均为横构图。这种比较,使鉴赏者将不同时代作者的不同作品联系起来。看到构图模式的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