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七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00七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语知部分简析 南京中华中学 莫春雷 一、阅读鉴赏 小阅读选用今年4月“世界汉学大会2007”主题演讲材料《汉学是什么》,刊载于2007年4月的《光明日报》,作者是人大校长纪宝成先生。原是演讲稿,命题者作了较大改写,现近千字,设置了四道选择题:分别要求选出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和依据文中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文章视野比较开阔,体现出较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小阅读 ①考查重点依然为概念、句意、筛选、推断。 ②强调文本意识,因文解析,选之有理。 ③对常见设错类型应非常敏感,甚至可以形成辨析的条件反射。 暗中偷换概念; 说法过于绝对; 未然变成已然; 部分当作全部; 滥加逻辑关系; 意思不相符合; 任意夸大作用; 完全无中生有。 常见设错类型: ①考查范围多为常见文言实词,常见虚词中比较特殊的用法,翻译中重视特殊用法和句式,训练中要有强烈的考点意识。 ②要注意适当收集一些次常用实词,文言传记中有些高频出现的次常用实词不妨归纳整理,如有关生平经历官职升迁的、有关办案的、有关社会评价的等,可以减少阅读障碍节省时间。 ③养成条理性阅读文言传记的习惯,何时、何地、任何官职、主要政绩、表现性格或才德、上级或社会评价,“六要素”的思路应非常清晰。 (二)文言阅读 翻译训练中强化考点意识 1 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译: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2 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译: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3 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友。 译:接连几代都是农夫,父亲因为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为尽忠为国君而死。 文言文人物传记常见实词考点举例 有关官吏任命升迁调动等的常用实词,如: 辟 举 知 掾 下车 有关官吏为政之道的常用实词,如: 按视 治 劝 督 课 化 有关文臣办案的重要实词,如: 狱 执 系 当 坐 辜 有关武将征战的重要实词,如: 拔 略 克 徇 部 陈 有关社会评价的重要实词,如: 多 少 信 直 尤 恤 (三)诗歌鉴赏 (1) 对“什么样的(哪些)思想感情”的问法仍不知如何有条理地回答; (2)一道题有两个小问题,不知有层次地回答好,而是写“小散文”式的随便答; (3)术语基本会套用,但分析欠缺; (4)读诗不能注意深入看主旨,往往浮于表面。 建议:读诗歌强化对“诗眼”“关键词”“主旨句”的训练,力求知人论世能够读出诗词本意; 积累术语,细加辨析,规范答题。 ①考查内容主要源于教材。名篇在《大纲》后有附录,必背篇目要字字过关,而其他背诵篇章也要留神其中的经典之句。08年高考还要注意初中重要名句。 ②留意名句的语境,能“顺背如流”和“倒背如流”,前后能够连贯。 ③名篇名句都有生僻难写字或易混字,尤其是同音异义词或同义异形词。 ④不少学生背书“有口无心”,对他们可能犯的错误要有预见性。复习时对易错字要强化正确书写的印象,并使背书和写名句成为习惯。 名句识记 题号 分值 得分 得分率 14. 6分 4.18分 69.67% 15. 4分 1.99分 49.75% 16. 6分 3.9分 65% 17. 6分 3.49分 58.17%? 共22分,均分13.56分,得分率61.64%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选文《麦天》刊于2006年7月的上海《文汇报》,作者雷抒雁,当代诗人、作家。节选后的《麦天》约1200字,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洋溢着一种丰收劳作的喜悦和亲人家庭的和乐,语言鲜活生动。 第14题考信息概括和分析,第15题要求分析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第16题着眼于文中一段叙述在全文结构方面的作用,第17题是对文中重要词语“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⑴“是什么?” ⑵“怎么写?” ⑶“为什么?” ⑷“怎么样?” 试卷中出现的问题 筛选信息不全面,列举无顺序;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