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详解研究报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正确运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明代著名学者金圣叹因一宗案件被判死刑,临刑前,他的儿子前来送别。金圣叹看见儿子,心中很是悲苦,于是随口吟出一句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因过分悲痛,好久也没对出下联。金圣叹又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儿子听了更加悲痛。   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夸张 E、对偶 F、排比 G、反复 H、设问 I、反问   学习目标 1. 明确考纲要求,掌握九种常见的修辞格。 2. 具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 2.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 难点及突破策略 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按照学习——实践——分析——总结的路子对此进行突破。   1、高粱像人一样笑弯了腰。 2、高粱笑弯了腰。 3、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 4、古老的神州是一头沉睡未醒的雄狮,一旦觉醒,定横 空出世。 5、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6、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8、我到自家的房外,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 9、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比喻 比拟 比拟 比喻 借代 比拟 比喻 比拟 借代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弓。 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6、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7、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8、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9、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借代 比喻 比喻 比拟 比拟 比喻 比拟 借代 比喻 借代   一、比 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比喻﹢排比,一个本体。 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 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5、比喻的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6、运用的原则 (1)要贴切; (2)注意创新; (3)要通俗、形象; (4)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训练: 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答案:B 解析:形式上是比喻,但是内容之间没有相似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①刀法如果用得不对,②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③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答:① ② ③ “刀法”喻“教育方法”; “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比拟的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