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设题在课外, 答案在课内” ——诗歌鉴赏解题思路指导 2010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010高考试题上海卷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化用陶渊明《饮酒》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此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2010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二首》王昌龄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设题在课外, 答案在课内”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地点:长亭 时令:寒蝉 晚 秋天的傍晚 事件:送别 词作开篇,点明地点、时令、事件。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凄切:诗歌开篇出现的表达情感(情感词),往往起着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或营造全诗氛围的作用。 《雨霖铃》开篇“凄切”一词营造了凄迷冷清的氛围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句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属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通过对( )细致的描写,表现了( )情感。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叠词在诗歌中有两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加强情感。 “念”字后“去去” ,越去越远的意思,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分析+情感) “暮霭”曰“沉沉”,从视觉上看雨后黄昏天色阴沉。天上云层压得很低,低沉,而产生因离别而沉郁的心境。 (分析+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以想象离别后的情景这一虚笔来表现离别时的愁苦,虚实相生,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设想离别后的情景——联想和想象 虚实相生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 “纵有”“更”这些词语写出了作者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人微、至尽至极的地步。 诗歌形象:抒情主人公 意象——“寒蝉”、“暮霭”、“杨柳岸”、 “晓风残月”等 诗歌语言: 炼字艺术:形容词“残”等; 副词、连词“便纵有”、“更与”等; 叠词“去去”、“沉沉”等。 语言风格:婉约凄凉、平易自然。 诗歌技巧 正面描写:“执手相看泪眼”等; 细节描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侧面描写:“寒蝉凄切”等; 虚实结合:“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等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景语情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直抒胸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诗歌技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