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剧作《日出》人物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禺剧作《日出》人物谈.doc

曹禺剧作《日出》人物谈-社会科学论文 曹禺剧作《日出》人物谈 张海鹏 (赤峰学院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在曹禺的剧作《日出》中,作者塑造人物的着眼点不仅仅在于关注每个人物的命运,而是更加关注由一个个人物构成的一种社会形态;他着力展现的不是人物命运的纵向发展过程,而是社会世态的横向展览过程。作者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塑造了一组社会群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特定的中国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现实,呼唤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的诞生。本文从这个角度切入,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剧作中不同人物形象的个性和共性特征,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 :曹禺;《日出》;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62-06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出生在天津一个官僚家庭里,他从小就有机会欣赏中国的传统戏曲,在称为中国话剧运动摇篮的南开中学又获得了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时,他更是广泛接触了从莎士比亚、易卜生到契诃夫、奥尼尔的西方戏剧,不倦地探索着戏剧艺术[1]。传统的戏曲知识和西方伟大剧作家的作品给予了曹禺丰富的养分,再结合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终于在1934年创作出处女作、同时也是成名作《雷雨》。继《雷雨》之后,曹禺又于1936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戏剧杰作《日出》。 在人物塑造方面,《日出》与《雷雨》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在创作《雷雨》的时候,曹禺注重的是人,是人的命运。“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2]《雷雨》中的那些人物,挣扎着,追求着,希冀着,甚至像周朴园那样一个阴鸷伪善的地主资本家,年轻的时候也曾渴望过自己的幸福,也曾真挚地爱过鲁侍萍,并且一直存留着昔日幻梦的一点淡淡的影像、一种朦胧恍惚的哀愁。但是,他们的希冀一个个地落空了,他们的挣扎失败了,命运之神给予他们的是悲惨的结局,他们过于充盈的情感终于涨破了禁锢着它们的伦理道德的硬壳,爆炸了,双双毁灭,玉石俱焚。当《日出》的题材激动着曹禺的心灵的时候,曹禺仍然关心的是人,但此时他所关心的却不仅仅是每个人物的命运,而是由这一个个人物构成的一种社会状态,一个完整的社会。《日出》着眼的是社会世态的展现,因而它需要的不是每个人人生命运的纵向发展过程,而主要是社会世态的横向展览过程,所以他在剧作中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塑造出一组社会群像,把“‘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深深刻在人心里”[3]。 一 我认为,要想全面深入地分析《日出》中的人物形像,必须从自始至终都没出场的幕后人物金八说起。 谁是金八?几乎所有人都把金八当成像茅盾《子夜》中的赵伯韬那样的人物,甚至把他当作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人物。但是在曹禺创作《日出》的当时,是并不这样认为的。茅盾《子夜》中的赵伯韬完全是一个现实的人物典型,但金八不是,至少不完全是。作为在左右公债交易、挤垮潘月亭、企图霸占“小东西”等等具体事件中幕后活动着的人物,他是一个现实的人物,但他的主要作用却不应在此,在其更重要的意义上,他是一个抽象的象征性力量。请看剧作中方达生和陈白露的一段对话: 方达生:我不相信金八有这么大的势力。他不过是一个人。 陈白露:你怎么知道他是一个人? 方达生:(沉思)嗯……(忽然)你见过金八吗? 陈白露:我没有那么大福气。你想见他吗? 方达生:(有意义地)嗯,我想见见他。 陈白露:那还不容易,金八多得很,大的,小的,不大不小的,在这个地方有时像臭虫一样,到处都是。 方达生:(沉思)对了,臭虫!金八!这两个东西都是一样的,不过臭虫的可厌,外面看得见,而金八的可怕外面是看不见的,所以他更凶更狠[4]。 这段对话异常清晰地说明,曹禺在创作《日出》的时候,是不把金八仅仅当作一个现实的人物形象的。金八存在着,但又不是一个具体的存在;他在“外面是看不见的”,但他又“多得很”,“到处都是”。 金八这个抽象的象征力量的存在,改变了剧中每个人的具体的面貌。自然他是操纵一切的幕后黑手,那么剧中人物就无一不是被他操纵的对象;自然他是吞噬一切的恶魔野兽,那么剧中人物就无一不是被他吞噬的生灵和人类。也就是说,曹禺的同情绝不仅仅是施与作品中哪一个人或哪几个人,而是同时施与他们全体的。正像冥冥的命运之神使《雷雨》中的周朴园不仅仅是一个吃人的封建家长一样,金八这个抽象的象征力量也使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张乔治、胡四、王福升这诸多丑恶的不再仅仅是被无情鞭挞的人物,同时还是作为人的整体存在被默默地同情着的东西。在全剧结束的时候,他们统统被毁灭了,被金八这个无形的怪物毁灭了:在现象世界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