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抗心律失常药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的用药原则与药物选择 一、用药原则 1.先单用,后联合 2.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 3.先考虑降低危险性,再考虑缓解症状 4.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致心律失常作用。 药物选择 1.窦性心动过速—— β受体阻断药或维拉帕米。 2.房性早搏——普萘洛尔,维拉帕米或一类药。 3.心房纤颤或扑动 ——转律用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减慢心室频率用强心苷、维拉帕米或普萘洛尔。防止复发用奎尼丁、丙吡胺。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性发作首选维拉帕米、也可用强心苷类、普萘洛尔;慢性或预防:可用强心苷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5.室性早搏 ——首选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美西律、胺碘酮,心梗急性期用利多卡因,强心苷中毒者用苯妥英钠。 6.阵发室性心动过速 ——转律用利多卡因、丙吡胺、普鲁卡因胺、美西律、胺碘酮、奎尼丁。 7.心室纤颤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 复习题 1.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并各举一例。 2.利多卡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用 。 药 理 学Pharmacology 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张明远 Email:jcylzmy2014@163.com(公共) zhangmy196@163.com(个人) 第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二、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 一、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1.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 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心肌快反应细胞膜电位 动作电位它分为5个时相:(图) 0相—除极,是Na+快速内流所致。 1相—快速复极初期,由K+短暂外流所致。 2相—平台期,缓慢复极,由Ca2+及少量Na+经慢通道内流与K+外流所致。 3相—快速复极末期,由K+外流所致。 4相—静息期,在自律细胞则为自发性舒张期除极,是特殊Na+内流所致 图 浦肯野纤维的快反应与慢反应电活动 A快反应 B慢反应 有效不应期 从除极开始到复极过程中细胞接受刺激能够再次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恢复到-60~-50mV)时,这一段时间即为有效不应期(ERP)。 二、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一) 冲动形成障碍 1.正常自律机制的改变 2.异常自律机制形成 (二)触发活动 后除极(早后除极、滞后除极) (三)冲动传导障碍 折返 (四)基因缺陷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五)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靶点假说 早后除极: 是一种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出极 滞后除极: 是细胞内钙超载时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一种短暂的振荡性除极。(图)返回 图 A 早后除极 B 迟后除极 正常冲动传导??????? 单向阻滞和折返 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一)降低自律性 (二)减少后除极 (三)消除折返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二)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如普萘洛尔。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药物 如胺碘酮。 (四)Ⅳ类—钙拮抗药 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 复活时间常数1~10s适度阻滞钠通道,如奎尼丁等药。 2.ⅠB类 复活时间常数?1s轻度阻滞钠通道,如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 复活时间常数 ?10s明显阻滞钠通道,如氟卡尼等药。 奎尼丁(quinidine)药理作用 基本作用适度抑制Na+内流的直接作用外,奎尼丁还通过植物神经而发挥间接作用。 降低自律性 减慢传导 延长不应期 奎尼丁(quinidine)临床应用 奎尼丁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复发和预防。 奎尼丁(quinidine)不良反应 1.初期:胃肠道反应。 2.促心律失常 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3.严重的心脏毒性反应,偶见晕厥或猝死 4. “金鸡纳反应”:有耳鸣失听等及药热、血小板减少等过敏反应。 5.扩血管、降低心肌收缩力、低血压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药理作用 1.降低浦肯野纤维自律性 2.减慢传导速度 3.延长APD、ERP。 无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及阻断α受体作用。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临床应用 常用于房性、室性心律失常。静脉注射可抢救危急病例 。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不良反应 1.口服可出现胃肠道反应 2.静脉给药:低血压 3.大量可致心脏抑制:窦性停搏,房室阻滞。 4.过敏:皮疹、药热、粒细胞减少等。 5.少数:红斑性狼疮样综合征。 利多卡因(lidocaine)药理作用 1.降低自律性 降低4相除极速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重洲FT-7800R中文完整版操作手册(装订版).pdf VIP
- 2025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 案例知识点 总结记忆口诀 顺口溜 联想记忆方法.docx VIP
-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护理.ppt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测评物理试题(含答案).pdf VIP
-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价分析.pdf VIP
- 转体施工跨既有线评审方案.docx VIP
- 2024年延长石油集团笔试题目含答案.docx VIP
- 精神科常见疾病的护理ppt.pptx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自编题目.doc VIP
- 2025年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