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第十一章 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本时期各种文体文学的主要创作、主要特征及历史变迁。 二、 教学方法: 1、以面授为主。 2、使用多媒体课件。 三、 本章重点: 艾青、田间、七月派诗人等诗歌创作;张天翼、沙汀、艾芜等人的小说创作;郭沫若、 夏衍、洪深、曹禺等人的戏剧创作。风格迥异的艺术特征。 四、 本章的难点: 1、将时代与作家创作相结合。 2、深入理解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 。 五、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民族的呼声与战斗的鼓舞 第二节 健康活跃的戏剧 第三节 小说创作的热潮 第一节 民族的呼声与战斗的鼓舞 一、抗战时期诗歌发展趋向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诗人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祖国的召唤,开始走出书斋,走向抗战的前 沿阵地;就连那些蛰居在“象牙塔”浅吟低唱的唯美派诗人,也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惊醒过来, 一反过去“静穆幽远”的格调,高唱起雄浑高昂的抗战之曲了。近百年来受尽帝国主义侵略 的中华民族的深广积愤,像大堤的决口一般迸射出来。 后期创造社的诗人冯乃超曾热衷于歌咏“颓废、阴影、梦幻、仙乡”,这时,他写了《宣 言》一诗: 让诗歌的触手伸到街头,伸到穷乡, 让它吸收埋藏土里未经发掘的营养, 让它哑了的嗓音润泽,断了的声音重张, 让我们用活的语言作民族解放的歌唱! 这宣言预言了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总趋向。 总的说来,灼热的战斗激情,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鼓动性、战斗 性的加强,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突出特点。 二、 艾青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曾用笔名有莪加、克阿、纳雍、林壁等。 1910年 3月27日 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5岁时始回家进本村蒙馆开蒙,继而就读于 乔山小学、育德小学和浙江省立第七中学。1928年夏初级中学毕业后,艾青考进杭州国立西 湖艺术学院绘画系。在院长、画家林风眠鼓励下,于翌年春天赴法国勤工俭学。由文学作桥 梁,艾青开始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过《世界》周刊主办的左倾集会以及反帝 大同盟东方支部的活动。1929 年艾青在法国巴黎近郊有感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艾青 于1932年1月启程回国,投入革命文艺运动,并潜心于诗歌创作。 创作道路 1、创作的准备和成名期(1932—1937“七·七”事变前) 艾青归国途中,写了《那边》等忧国忧民的诗作。1932年5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 家联盟,和画家江丰等人组织“春地艺术社”,举办“春地画会”,得到鲁迅的支持。7月间遭 国民党密探逮捕入狱,手无寸铁的艾青被诬控为颠覆政府判刑 6 年。囚徒生活促使艾青从绘 画转到诗歌创作。在狱中,他写了《芦笛》《透明的夜》《巴黎》《马赛》《叫喊》《九百个》等 大量诗歌。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使艾青一举成名。1935 年 10 月艾青被释出 狱后,曾到江苏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半年,继又流浪到上海,创作了《太阳》《黎明》 《春》等为民族的命运歌唱的作品。1936年经友人资助在上海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 河》。 这一阶段,是艾青从欧罗巴带回芦笛和歌唱“大堰河”的时期,是诗人的准备期也是成 名期,并由此确定了一生的奋斗方向。 2、创作的高潮期(1937—1945) 1937 年 7 月抗战爆发后,艾青从上海到武汉,后到临汾、西安、桂林等地参加抗日救亡 运动,先后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员、陕西抗日艺术队队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刊物 《文艺阵地》编委,《广西日报》副刊《南方》编辑等职。1940 年春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 学系主任。1941年春“皖南事变”后,奔赴延安,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延安文艺界抗 敌协会理事,并主编《诗刊》。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创作中开始注重表现新的人物、新 的世界,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期间,有《向太阳》 (1940)、《北方》(1942)、《火把》(1941)等 9 部诗集出版。诗 人从大半个中国的滚滚烽烟中汲取诗情,笔端呈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