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
论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
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3级???? 付冬冬
【摘 要】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属于历史语言学的范畴。它是当代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法化的过程主要是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实义向虚义转变,其功能从实词向语法功能词、附着成分、词缀乃至屈折形式演变。这一过程呈现出历时和共时、重叠和频率、有序性和单向性等特征。高频率重复和惯常化是语法化的必要条件。它的动因包括语言的明晰性和经济性、语言之间的接触、说话者的目的和语用推理等。一般认为语法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类化及隐喻和转喻。
【关键词】?语法化;单向性;重新分析;隐喻?
Talk about the?characteristics, caus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grammar
Grade 2003,Chinese Department and Chinese and Literature Major, Shaoyang University
Fu Dongdong
Abstract: The grammar is one of the language evolves, belongs to the historicallinguistics. It is one of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attention important topics. The grammar process mainly is language form significance truthfully righteousness transforms to the empty righteousness. Its function from chunk to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words, attached components, and even affix his Inflectional forms. This process presents the history and altogether when, overlaps with the frequency, has the foreword and unidirectional and so on the characteristic. High repetition frequency and the usual syntax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Its motives include language to the clarity and economy of language,??the language contact, speakers goal and the language uses the inference and so on. Generally because the grammar mechanism is reanalyzes, the apperception and the metaphor and the extension explains.
?Keywords: Grammar; Unidirectional; Reanalyzes; Metaphor
引言1912年法国学者meillet的《语法形式的演化》一书中提到的,它用来描写一个词汇形式是如何演化成一个语法标记的。后又被美国功能主义认知语言学派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理论。
语法化理论引入中国是由沈家煊的《“语法化”研究纵观》开始的 ,此后沈家煊、文旭又相继发表文章翻译介绍国外语法化研究成果,如沈家煊的《实词需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文旭的《语法化简介》。
其实,中国很早就有了关于实词虚化的研究,杨成虎认为,关于虚化概念的提出应早于13世纪,11世纪的宋代已有虚字之说。元朝的周伯琦《六书正伪》中说“大抵古人制字,皆从事物上起。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因此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语法化为“实词虚化”。周辉《清波杂志》卷七就有“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而实字少”的记载。我国第一部虚词专著是元末的《助语辞》。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对实词虚化的研究成果引人注目。
最早系统研究汉语语法历史发展的理论著作应是太田辰夫先生的《中国语法历史文法》,该书写于1958年,它以现代汉语为基础,考察了汉语语法从唐代至明清的历史发展。太田辰夫写这部书的时候,语法化理论还没有兴起,但该书中许多描写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语法化理论。此后还有孙朝奋1996年以英文形式出版的《汉语史上的语序变化和语法化》,该书首次系统地运用了语法化理论分析了一组汉语语法标记的发展,其中包括完成体标记“了”、处置式标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