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季庚子问于孔子-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pdf

季庚子问于孔子-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pdf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季庚子问于孔子-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

BIBLID 0254-4466(2016)34:1 pp. 277-307 BIBLID 0254-4466(2015)33:3 pp. 345-378 問題與討論 105 3 漢學研究第33 卷第3 期(民國 104 年9 月) 漢學研究第   卷第  期(民國   年  月) 34 1 上博五〈季庚子問於孔子〉通釋** 燕行使團擔任文化媒介的朝鮮譯官 —以金慶門為研究中心 林 清 源* * 羅 樂 然 摘 要 本論文致力於《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 摘 要 簡文通釋工作,並特別針對其中七處疑難字詞詳加考釋,所得初步結論如下: 明清時期的燕行研究,近年成為東亞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顯學,藉朝鮮使 一、簡 「 」,宜讀作「貽謨」,意即「惠賜謀略」。 1 臣前往北京及中國各地的紀錄—「燕行錄」作探討中心,以勾勒出朝鮮王 二、簡 「斤」字,宜讀作「言」,訓作「記載」。 7 朝歷代的中國觀及如何因燕行而促使朝鮮王朝文化、經濟甚或政治的轉型。 三、簡21 「 」字,疑應隸定作「 」,讀作「赧」,訓作「憂懼」。 同樣亦可從燕行錄觀察到明清時代的中國社會及政治形態,以更廣闊的視野 還原帝國時代的中國歷史。以往研究多然忽略了這些參與「燕行」的朝鮮使 四、簡 「玄曾」,疑應讀作「眩譖」,意即「眩亂是非、誣陷他人」。 21 臣,大部分不能以漢語與中國官員及平民溝通,需依賴譯官作溝通的媒介。 五、簡14 「 人」,疑本作「宗人」,指同宗族之人。 換言之,譯官在使團中的工作,對於朝鮮使臣甚至整個社會的中國認識及對 六、簡22B 「 毀」,疑應讀作「虧毀」,意即「互相損毀」。 燕行的看法,起了別具意義的功能。因此,探討譯官在使團中的種種活動, 七、簡 12-15B :「先 =(先人) =(之所) ,亦 之 ;……先人之所亞 有助於重新審視中韓關係及東亞文化關係史的交流過程及其細節。 (惡),勿 。」簡文「所 」、「 之」的「 」應讀作「變」,訓作「變 本文嘗試利用1721 年由趙泰采和李正臣率領的燕行使團作為探討中心, 革」;「勿 」的「 」應讀作「使」,訓作「用」。 討論使團譯官金慶門如何因其身分、學識及溝通技能,為使團成員處理各種 問題,並讓他們了解更多在中國及北京使行期間的種種見聞及資訊。由此可 關鍵詞:戰國、竹書、上博楚簡、季庚子問於孔子、季康子 見,朝鮮譯官成為了中韓之間文化交流活動的關鍵媒介。 關鍵詞:朝鮮譯官、清鮮關係、燕行使、金慶門、李正臣 2014 年1 月20 日收稿,2014 年12 月30 日修訂完成,2015 年7 月16 日通過刊登。  作者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博士生,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一級研究助理。  本文曾於2013 年9 月14 日臺灣翻譯學學會主辦「譯史中的譯者」國際學術研討會中 討論,感謝與會人士的意見。另本文得以順利完成,是基於部分研究,獲得了韓國國 2014年11月15 日收稿 ,2015年2月3 日修訂完成 ,2016年3月14 日通過刊登 。 * 立首爾大學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檔案參觀計劃」的資助,故特此向該院致謝。再者, 作者係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於求學研究過程中有賴金由美老師一直以來的指導和支持,致以衷心的謝意。最後, ** 本文曾獲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 (科技部)101年度專題研究計畫資助 ,計畫編 特別鳴謝兩位匿名審查人對論文豐富的意見,為論文改善不少。當然,文責自負。 號NSC101-2410-H-0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