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古代交规礼仪趣谈 图说到交规,并不是近现代的产物,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各种五花八门的交通规章制度了。唐朝和现在一样,也是右侧通行;酒驾、超速冲进3人以上人群,打50板子,造成伤害60板子,撞死人,肇事者绞刑。比较人性化是:若超速是因为看医生或传达法令,没造成伤害则免罚不扣分。随着汽车业的“爆炸式”发展,轿车走进了千家万户,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一套套严厉的交规应运而生。那么,在没有汽车的古代,是否也有交通法规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了指导交通和礼仪的文书—《仪制令》。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有一条为:“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应该算是我国最早的交规。《仪制令》兴于唐朝,盛于宋朝,山西省略阳县灵崖寺内就珍藏着这样一块路碑。宋廷规定,交管部门必须在京城开封及各州的主要交通要道悬挂木牌,并在上面刻上《仪制令》,要求人人遵守。到了南宋时期,这一规定又由各州辐射到了各县,悬挂的木牌也换作了易于保存的石碑。具体来说,古代的交规主要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贱避贵,即老百姓要让官员先行,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封建王朝的尊卑观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即便在交通法规中也不会忽略这一点;第二个层面:少避长,即年轻的要主动让年长的,这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和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第三个层面:轻避重,即负重轻的车要给负重重的车让行,这不仅体现了“礼让为先”的思想,而且也能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伤害;第四个层面:去避来,即出城的要让进城的先行,进城是为了办事,而出城一般是为了回家,政府当然得考虑其中的缓急。毕竟旧时的城门不是很宽敞,且只设有几个门,不像现在的道路四通八达。由此可见,古代的交规重在礼让和文明出行。另外,古时对行车的方向也作了规定,要求靠右行走,这与我们现在的交通规则是完全一样的。据说,这一规则来源于军队的队列,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主要装备是长矛和刀剑,当两队士兵相遇时,他们肩上的长矛就会误伤到别人,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两队人只好不约而同地分开,都将左边让给对方,自己紧靠右边行走。久而久之,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演变成了一项重要的交通规则,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遵守着这一模式。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的国家。先秦文献《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序三门。”意思是说,王城外有三门,三门中有三途,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行,车辆从中行。《大唐新语·厘革》亦载:“城门入由左,出由右。”意思是说,进城的人必须靠左行走,而出城的人必须靠右行走,这一规定既方便了守城官兵对行人的检查,也避免了行人互相拥挤和撞碰,后人称之为“公私便焉”。如果人们不遵循交通法规,怎么办呢?古人自有他们的应对方法。《唐律疏议·违令》中载:“令有禁制,谓《仪制令》‘行路贱避贵、去避来’之类,此是‘令有禁制,律无罪名’,违者得笞五十。”《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古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虽然不会被扣分,但屁股通常会被打开花,想想都让人害怕,谁还敢去“肇事”,难怪杜甫会留下“忆昔开元全盛日,九州道路无豺狼”的佳句。 “打屁股”可不是开玩笑  唐朝国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口过百万,交通管制肯定是当时朝庭要抓的一项重要事务。按照《唐律》规定,在没有任何公私缘故的情况下,在街道和巷子的人群中,快速驾马或者驾马车的,事主将处以用竹板或者荆条打50次脊背的处罚,唐太宗听说脊背是人的经脉聚集处,因此大发慈悲,改为打屁股。  如果出现严重交通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就对照斗殴杀伤人的罪行减一等处理。当然,对于交通事故性质轻重的衡量,也是有量化处理的。而因为以下缘故在人群中快速驾马的可以免于处理:公文传递、朝廷命令发布、有病求医,急于追人。如果因此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钱赎罪,其实就是罚款。  “坑马”的清交规  古代的路况较差,道路大多崎岖不平,有雪时路滑,雪化后泥泞,相当难走。为此,清代朝廷制定了一些“交通规则”,尽可能减少雪灾期间的交通事故。《大清律例》规定:因为天气关系骑马撞伤人的,赔偿医药费,还得把坐骑赔给伤者。如果把人撞死了,打一百大板,坐牢三年,另外赔偿死者家属丧葬费,其坐骑则被官府没收。现在一下雪,可能会出现出租车私自涨价的情况,清代亦是如此。嘉庆年间,某文士客居沧州,适逢大雪天,本来在沧州地面雇一驴车,一天只要四百文钱,因为下雪,车价涨了一倍,该文士感叹道:“雇驴冲雪非容易,日费青钱八百文。”有时候你多掏一倍车价,也不见得能雇到车,因为下雪天车夫生意极好,“雪地呼车时辰久,靠着门旁叫腿麻。”跟现在雪天市民出门一直打不到车的情形很相似。  由来已久的“左侧通行”  春秋战国以来,历代或以右为尊,或以左为尊,但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美女标准品析 组图.docx
 - 我国古代采茶品茶诗词精选赏读 图.doc
 - 我国古代测算学专著 海岛算经 原文与评析.doc
 - 我国古代地震记录与抗震救灾研究.doc
 - 我国古代度量衡发展简历与换算方法 组图.docx
 - 我国古代服饰理解分类及其唐时世妆解读.doc
 - 我国古代海疆观念变迁与反思 图.doc
 - 我国古代海军舟师简史详解 珍贵资料图.doc
 - 我国古代环保法令违规处罚与环保案例综述 组图.doc
 - 我国古代环保生活录与环保工作制度 图.doc
 
- 2025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五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高一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安顺市六级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九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巴中市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高一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毕节市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化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