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政治
政治制度史
世界近代后期
政治史
02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六、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和波兰民族独立运动
1.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
(1)农奴制度的危机
俄国在15世纪以前不为世人所注意,犹如马克思所说: “惊慌的欧洲,
当伊万在位之初,几乎不知道夹在鞑靼人和立陶宛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莫斯
①
科公国” 。直到18世纪,俄国还是一个弱国,日耳曼人、蒙古人、波兰人、
瑞典人都侵扰过它。直到18世纪前期,俄国的农奴制度仍有发展余地,资本
主义关系极为微弱。世界性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迫使俄国农奴制经济转向国
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交换而生产,为增殖货币财富而生产,这就从根本上打
破了自然经济的狭隘眼界,动摇了封建农奴制的基础。从 19世纪中叶起,俄
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的地主开始采用
雇佣劳动制,购置农业机械,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失去土地的农民
开始流向城市。30年代,俄国开始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产业革命。
但是由于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工厂得不到充分的原料和自由劳动力。厂主为
了雇佣仍属于农奴主的农奴,必须付给农奴主一些利润,这又影响了工业资
本的积累,束缚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总之,到 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是一个
封建农奴制国家,一方面,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破坏了农奴制的经济基础,
造成了农奴制的危机;另一方面,尚占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日益成为资
本主义发展的桎梏,废除农奴制已提上俄国社会发展的日程。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严重冲突的社会环境中,阶级矛盾也日益尖
锐。沙皇政府在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更暴露了俄国农奴制
度的腐朽,并加剧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为了满足军事开支,不断加重对农
民的徭役和税收;商业和工业的紊乱打击了城市居民,临近战场的南方诸省
更饱尝战乱之苦。于是农民揭杆起义反抗农奴制,1858—1860年间发生的农
民起义竟达280多次。1859—1860年工人起义也有28次。面对如火如茶的
革命形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预感到农奴制的废除已无可阻挡。
(2)民主主义思想家
俄国先进的思想界一直在探求俄国社会解放的道路。早在19世纪20年
代就有 “十二月党人”的鼓动宣传和发动起义的偿试。到40年代,又涌现了
一批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他们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
主要代表人物有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等。
赫尔岑 (1812—1870年),出身于贵族家庭,但从小就接受了违背贵族
家庭传统的熏陶。两位家庭教师的思想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位是法国雅
各宾党人,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参加者,另一位是倾向进步的反农奴制的医
科大学的学生。他们给少年赫尔岑灌输了许多自由民主思想。十二月党人起
义也给他的思想以巨大震撼。1829年赫尔岑进入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他关心
政治,组织了一个政治小组,讨论和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大学毕业后,沙皇
政府以 “一个大胆的自由主义者”和“一个危险而诡秘的狂热之徒”为罪名,
将他流放维亚特卡省。后他又流亡西欧,先到巴黎,以后到伦敦。在国外,
他先后出版 《北极星》和《钟声》等杂志,宣传言论自由、免除赋税和解放
① 马克思: 《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70 页。
农奴。他曾期望在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革命按他宣扬的“社会主义”
道路发展。他把农民和农民村社看作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企图从农奴制直
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个理论在19世纪60—70年代对许多俄国青年产生过
重要影响。赫尔岑的晚年在巴黎度过,他很关心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他于
1870年 1月21日病逝。列宁称他是 “在俄国革命的准备上起了伟大作用的
作家”,他一生的曲折经历,反映了俄国革命的一个时代。在他墓地的青铜
纪念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他只活了58岁,但是苦难并不能把一个人白
白毁掉。他留下30卷文集,留下了许多至今还象火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