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二首 苏轼词二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品描写的重点是快哉亭的本身还是它周围的广阔景象?作者开头又是如何描绘这景象呢? 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充满全篇。 * * 苏轼词二首 制作:兴宁市宁中中学 幸素梅 峨嵋共比高。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 政治上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思想上?他出入儒道,杂染佛禅。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吞五湖三江”的气象。 苏 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现在四川眉山县) 文 艺 全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惠州一绝 》 情理与趣理同在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婉约与豪放并重 婉 约 豪 放 题材较广泛,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格调相对高昂,较多慷慨悲壮之音,颇具阳刚之美。 豪放词的特点: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在黄州。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为张怀民修建。张怀民,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心境相同,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美景,更加钦偑张的气度,所以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也为此亭写了散文《黄州快哉亭记》。两文可以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 识记字音: 张偓佺 欹 枕 天 籁 杳 杳 wòquán qī lài yǎo 积极、进取 乐观、旷达 创新、求实 作品描写的重点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点明亭的主人与作者的亲密的关系,幽默诙谐。 承上句“新作”, 极言油漆新,色泽鲜明 · 体会加点词的作用: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回忆和联想 长记: 杳杳: 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 用这种记忆中的景象和眼下所见之景进行比较,二者非常相类似。这样把快哉亭和平山堂融为一体了。用回忆和联想来描写眼前景色是虚景实写。 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叶梦得《避暑录话》)。在当时的情况下,平山堂的文化内蕴的丰富和文化层次的高雅,是文化人群体中所共同认可的,所以这里是借平山堂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品位。笔法非常巧妙。 面: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亭 点: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山色有无中 (借景写景) 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呈现出一幅平静优雅的山水画卷。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写一阵巨风,江面急剧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掀舞。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惊险镜头,但是渔翁并不惧怕,他对这种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常。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这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难的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白头翁”的形象是东坡自身人格的象征。 动态画面 “堪笑兰台公子”直至结束,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好处? 运用典故 作用:借对风的议论,进一步点明和深化文章的主旨,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乐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不以贬谪为患”,“不以物伤性”。 面: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亭 点: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山色有无中 (借景写景) 静:千顷镜净,倒碧峰。 风 动:浪起掀舞白头翁。 一点浩然正气 (昂扬振奋)

文档评论(0)

大漠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