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 (第二课时)教案.doc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设想: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味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然把“礼”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在《论语·先进》中有记载,也可以补充一下。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
课时安排:
2—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读一读语录,理一理思路。
二,学习第二部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第10则略过不看。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6第11》
10,略。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6第10》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11第9》)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11第10》)
教师明确:
1,这几则里面,有几个后世常用的惯用语,注意积累:
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注意“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个特殊句式的理解。两个“为”,都是介词,读weì。
3,语意略说:
①第9则,孔子对颜回的评价着眼于颜回的“安贫乐道”。世有大成就者,唯安贫乐道者能为,但安平乐道,说易行难。
②第11则“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非常伤痛之语,所谓悲不自胜,难以言之: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
③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④第13则,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当孔子过于伤痛时,有人提醒他:子恸矣!言下之意,夫子你这样做不合平素主张,而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哀恸为什么人哀恸呢?后世王戎丧子,悲不自胜,山简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吾辈。”有类于此。这说明孔子并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性情中人。
4,孔子对颜回的好感,还因为颜回的好学。比如: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论语·先进11第7》)
孔子在这里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而言现在没有好学之人,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堪为典范的印象。5,但孔子毕竟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如:
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11第8》)
②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论语·先进11第11》)
???? 这两则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
三、学习第三部分“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学生朗读,疏通第4-8则。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7第34》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15第36》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doc
- 1-1《论语》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doc
- 1-1《论语》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doc
- 1-2《“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doc
-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1-3《知之为知之 》教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doc
-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doc
-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doc
-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恶乎往而不可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恶乎往而不可(第一课时)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恶乎往而不可(第二课时)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教无类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民为贵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民为贵 教案2.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第三课时)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第二课时)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