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153522994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 2011-4-19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为学生搭好台阶,扫清障碍。
⑴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⑵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⑶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1B1=c,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P82探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1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
1.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从角的方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我们是否可以不用角,而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判定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
2.下列三组数据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1)3cm,4cm,5cm;(2)6cm,8cm,10cm;(3)5cm,12cm,13cm。
问题:(1)这三组数都满足 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中的前两边为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试计算斜边。
(3)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猜想: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是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五、例习题分析
△ABC的三边长为a、b、c,满足 ,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它应该与直角边是a、b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分析:⑴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⑷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1B1=c,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⑸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探究理论证明方法。充分利用这道题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实践到理论学生更容易接受。
证明略。
于是得:
定理:如果三角形的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点评:
由 可知c>a,且c>b.
(只需看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边长的平方.)
例1 判断由线段t、m、n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t=15 m=8 n=17;
(2)t=10 m=8 n=16;
(3)t=13 m=4 n=15.
分析:
运用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
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
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六、课堂练习
1.习题18.2 第1题(1)(4).
2.一个零件的形状如下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出这个零件各边尺寸;那么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七、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本节课所学的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勾股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八、作业
习题18.2第1题一、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通过从估算到实验活动结果的产生让学生总结过程,最后回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思路清晰,脉络明了。2、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突出了“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思考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3、在本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以学生身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班语言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PPT课件(原版有声动态).pptx
- 大学毕业设计 汽车悬挂系统设计.doc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pptx VIP
- 2023年故宫博物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蒸汽爆破法制浆的研究进展 .pdf VIP
- 幼儿园园本培训课件.pptx VIP
-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汉办预测卷二.docx
- JB_T 14047-2021CN超超临界汽轮机用ZG13Cr9Mo2Co1NiVNbNB耐热钢铸件 技术条件.pdf
- 深入贯彻学习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