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翻译的回顾与思考.doc
中医药翻译的回顾与思考
中西医结合2006年9月第4卷第5期JournalofChineseIntegrativeMedicine,September2006,Vo1.4,No.5
中医药翻译的回顾与思考
张登峰,薛俊梅,田杨,李琳
(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陕西咸阳712046)
[关键词]中医药;翻译;历史;回顾
[中图分类号]R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977(2006)05—0548—03
ReviewandreflectiononhistoryofEnglishtranslation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Deng-FengZHANG,Jun-MeiXUE,YangTIAN,LinLI
(DepartmentofEnglish,Shaanxi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Xianyang,ShaanxiProvince712046,China)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anslation;history;review
ZhongXiYiJieHeXueBao/JChinIntegrMed,2006,4(5):548?550WWW.
中医从理论到实践都与西医迥然不同.因此,
把中医药学翻译成外语,的确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
作.中医药虽然很早就传播到了亚欧各国,但是引
起世界各国医药界越来越重视应该是在近三,四十
年里.回顾中医药翻译的发展历史,总结期间的研
究成果和经验,对推动该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着一
定的积极作用.
1中医药翻译的发展史简述
1.1启蒙时期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医学就已传入
东南亚各国.然而,同那些国家进行的医药交流活
动却鲜有翻译的记载.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朝
鲜,越南等)在同中国的文化交流中,不但接受了中
国的医药学,而且也接受了中国的一些文化和文字.
小范围的翻译活动肯定有过,但因年代久远,如今已
很难考证.
直到公元8世纪前后中医药伴随着丝绸之路
传入阿拉伯诸国时,翻译才成了交流的必要手段.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药对外翻译史可能始于
其向阿拉伯世界传入的那个时期.但由于历史原
因,阿拉伯人那时翻译中医的方法及翻译的中医术
语对嗣后的翻译影响甚微.到了公元17世纪中叶,
我国才直接与欧洲诸国进行医药交流活动,但确切
的文字记载几乎难以查找.
1.2早期阶段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中医药
向欧洲传播的进展比较缓慢.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
时期内,在欧洲仅出版了19部有关中国医药学的译
着.就译语而言,有拉丁文,法语,英语,德语和荷兰
语.l8世纪末到l9世纪的一百多年间,中医药学
在欧洲的传播有了相当的发展,研究和翻译的中心
虽然仍集中在针灸学方面,但范围却有了明显的拓
展.先后翻译出版了137部有关中医的书籍,译语
又增添了意大利语和俄语_lJ.这一时期的中医翻译
活动参与者主要为欧洲人,其中大部分是来华的传
教士,对中医药的翻译多属综述性的,尚未发现将整
部中医典籍译成西文的记载,但一些中医名词术语
的翻译在日后的翻译活动中被普遍接受.如我们今
天所使用的acupuncture(针刺)和moxibustion(艾
灸)就是由荷兰人在17世纪初首先译成西文的_2].
1.3艰难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到新中国诞生是
中医药翻译与研究在西方深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
期,中国与西方在医学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药
译着的出版由国外逐渐转向国内.据不完全统计,
这时期共有近200部有关中医的书籍或杂志问世.
英语在中医翻译中已占主导地位,基本中止了拉丁
语的使用].翻译的中心由针灸学转向医学史和药
物学,中国的学者开始直接参与中医对外翻译工作.
尽管大部分成果仅表现为创办英文版的中国医学杂
[基金项目]陕西中医学院资助课题(No.200520)
Correspondenceto:Deng—FengZHANG,AssociateProfessor.E—mail:Zhangdengfeng1@126.com
中西医结合2006年9月第4卷第5期JournalofChineseIntegrativeMedicine,September2006,Vo1.4,No.5
志或医学院校的,但也出现了黄光明博士等人
亲自撰写的有关中国医学史的专着.特别值得一提
的是由王吉民和伍连德所着的《中国医学史》一书于
l932年出版.书中一些基本的中医名词术语采用
意译,音译或借用西医用语进行翻译.例如,中医的
气就采用chi加汉字和解释的手段进行翻译,五
脏六腑等人体生理和病理术语大都借用西医用语翻
译,而书籍,方剂的名称则大多采用音译和意译,然
后再加上汉字的方法来翻译_3j.这为今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