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docVIP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doc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 西北大学(自然科学版) 2007年6月,第37卷第3期,Jun.,2007,Vo1.37,No.3 JournalofNo~hwest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 任轶,丁虹,高德贵,蒙世杰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目的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解决多年来关于羚牛分类地位及其与麝牛关系的争论.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羚牛,绵羊,山羊细胞色素b基因,并对其全序列(1140bp)进 行测定.结合GenBank检索序列,对9种偶蹄类动物(麝牛,绵羊,羚牛等),1种奇蹄类动物(斑 马)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进行分析,并基于序列差异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羚牛与羊亚 科的动物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分别为9.085%和l1.652%),与其他动物亲缘关系较远(序列 差异为12.344%~23.333%),与麝牛的差异达到了13.658%.羚牛与绵羊分歧的时间约在360 万年前,而与麝牛的分歧时间约在550万年前.结论将羚牛归入羊亚科较为合理,羚牛和麝牛形 态和行为上很强的相似性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关键词:羚牛;麝牛;偶蹄目;细胞色素b基因;系统进化 中图分类号:Q9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00-274X(2oo7)03-0433-03 羚牛(Budorcastaxicolor),产于亚洲大陆的一种 大型珍稀动物,在分类上隶属偶蹄目(Artiodactyla), 牛科(Bovidae).目前,羚牛已被我国列为一类保护 动物并收录在CITES附录I中….羚牛的个体大似 云南野牛(Bosgaurus)及青藏高原的牦牛(BosglTzl2一 niens),但形态又酷似羊类,给人以似牛非牛,似羊 非羊的印象.现仅产于北美的麝牛(Ovibosmoscha— )也是一种介于牛羊之间的古老动物,从其外表 来看,与羚牛更为相似,但羚牛在牛科动物中应属哪 一 亚科,历来众说纷纭:有人将其列入岩羚羊亚科, 有人将其列入羚羊亚科,有人将其列入羊亚科,还有 人将羚牛及麝牛独立为麝牛亚科.因此,羚牛 分类地位的确定成了传统形态分类方法难以解决的 问题. DNA序列具有易于分析,含有丰富的进化信息 和易于获取等优点J.快速进化的线粒体DNA (mtDNA)是有效的分子标记,而细胞色素b (Cytb)的结构和功能在mtDNA的l3个蛋白质编 码基因中被了解得最为清楚[9J,其进化速度适中, 一 个较小的基因片段就包含着种内到种问乃至科问 遗传进化信息,且能用一些通用引物扩增.已经证 实,Cytb序列在解决亲缘关系很近的分类阶元问的 系统关系方面很有用,被认为是解决系统发育问题 最可信的mtDNA标记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羚牛与其他偶蹄类动物Cyt b基因序列差异的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羚牛与 其他偶蹄类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和羚牛的分类地 位,并探讨羚牛与麝牛是否属同一亚科.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本实验所用材料为羚牛,山羊,绵羊的肝脏,分 别来自陕西省佛坪县,定边县和宝鸡县. 1.2mtDNA的提取和PCR扩增 mtDNA是按改进的碱变性法从动物肝脏中提 取的|】.PCR扩增所用引物为J: L147425一GATATGAAAAACCATCGITG一3 H151495一11CAGAATGATATrT℃CTCA一3 PCR反应总体积为50txL,其中10×Buffer 5txL,dNTP2txL,BSA2lxL,DNA模板1txL,两引物各 1txL,Taq酶4U,ddH2037txL.反应在Robocycler 收稿日期:2006-03-03 基金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PCSIRT) 作者简介:任轶(1982一),女,湖北黄陂人,西北大学硕士生,从事分子生态学研究. ..—— 434..——西北大学(自然科学版)第37卷 Gradient40TemperatureCyler(Stratagene)上进行,参数模型(Kimura2一parametermode1),用MEGA2 共运行35个循环,每一循环包括94~C变性1min,软件的邻近距离法(NJ法)及最大简约法(MP法) 50℃退火1min,72~C延伸3.5min,最后一循环后,构建系统进化树,Bootstrap进行1000次,以检验 于72~C保温10min.PCR产物用低熔点琼脂糖凝分枝的置信度¨. 胶纯化. 1.3测序和DNA序列分析2结果 测序反应是在热循环仪(AmplitronI,Barnstead Phermolyne)上进行的,用FS-DNA测序Kit(Abi#2.1Cytb基因序列差异 40207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