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美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之比较-暨南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194期
No.3 2015 Jinan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SumNo.194
【环境法研究】
中美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之比较
蒋亚娟
(西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重庆 401120)
[摘 要]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避免生态损害。然而,纵观我国
现行的生态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基于“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的环境资源税费等经济激励制度并未
涵盖生态价值;基于“填补原则”的民法侵权救济模式亦不足以解决生态损害问题;加之我国生态资源数据库
尚未建立、缺乏生态损害衡量标准,更是无法对生态损害进行充分、有效的赔偿。美国的环境法研究较早,立
法上对“环境损害”做了越来越清晰的界定。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生态损害的立法及判例成果,在立法中明确
生态损害的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建立生态损害衡量标准和生态损害全过程防治法律制度。
[关键词] 生态损害;赔偿;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15)03-0068-07
自1978年以来,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环境法一改传统法学理论中视环境为中介物的观点和
看法,将“生态损害”纳入法学范畴。2005年之后,法学界就我国的生态损害的界定与分类等问题
基本达成共识,对生态损害的关注度逐步提高。在国外学界,许多学者都曾试图定义生态损害,研
究法律如何应对生态损害问题①。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的环境法研究较早,尤其是20世纪70
年代以来建立的美国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在法律规制的广度和深度上有长足的发展,可资借鉴。
一、中美生态损害赔偿的法律内涵比较
在我国学界和司法界,生态损害的界定尚存争议,主要存在两种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力图拓展
传统环境侵权法的视野,认为生态损害包括环境违法行为所导致的损害,既包括生态环境本身的损
害,也包括与被损害环境相关的财产、人身、精神损害。第二种观点认为生态损害是生态环境本身
②
的损害,不仅包括经济价值的损害,还包括了美学、生态、文化等多重价值的损害 。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损害赔偿制度逐步发展完善。美国主要通过五部联邦法
律以弥补自然资源所受的生态损害,主要有:《综合环境应对、补偿及义务法》(TheComprehensive
③
EnvironmentalResponse,CompensationandLiabilityAct,CERCLA),该法规定任何有害物质的排污者
[收稿日期] 2014-11-27
[作者简介] 蒋亚娟(1980—),女,湖南永州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法和环境法研究。
[基金项目] 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资助《能源立法研究》(批准号:[2015]5030);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五大功能区建设中的生态损害补偿法律问题研究》(批准号:14SKC05)。
① ElisaMorgera.EnvironmentalLiabilityandEcologicalDamageinEuropeanLaw:TheCommonCoreofEuropeanPrivateLaw,ReviewofEu
ropeanCommunity&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Law,2010,Vol.19(1).
② 陈红梅:《生态损害的私法救济》,载《中州学刊》2013年第1期。
③ CERCLA107(a)(4)(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