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虚劳课件37虚劳(钟)》.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的要求 1、掌握虚劳的概念、病位、辨证要点; 2、掌握虚劳各证型的症治及方药; 3、熟悉虚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 则、治疗大法; 4、了解虚劳的西医学相关疾病、相关检 查、转归预后及临床 证要点。 问题 ? 该患者的中医诊断是什么? 该病病因病机有何特点? 该患者中医辨证属什么证型? 请说出治法及方药。 一、概述 1、定义: 虚劳又称虚损,是指以临床两脏或多脏虚损、气血阴阳中两种或多种功能虚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2、历史沿革 (1)《内经》提出虚证的提纲及主要特点: 提纲:《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精气夺则虚”。 主要特点:《调经论篇》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2)《难经》创“五损”之说: 《难经·十四难》提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3)《金匮要略》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证治分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三类,在治法上,着重温补脾肾,并提出扶正祛邪,祛瘀生新等治法,首倡补虚不忘治实的治疗要点,创制了薯蓣丸、大黄 虫丸等有名方剂。 (4)《诸病源候论》提出五劳、六极、七伤 并论述了各类症状: 五劳——指肺劳、肝劳、心劳、脾劳、肾 劳五种劳损。 六极——指五脏劳损至极伤其所主而表现 的气、血、筋、骨、肌、精的虚 证。 七伤——诸因所致的心、肝、脾、肺、 肾、形、志七种劳伤。 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 (5)金元以后医家对虚劳的证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①李东垣《脾胃论》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 ②朱丹溪《丹溪心法》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 ③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 ④汪绮石重视肺、脾、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指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⑤清代吴澄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3、西医学范围: 虚劳涉及的内容很广,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所致的多种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证的范围。 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消化系疾病、营养缺乏、新陈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系统多种慢性消耗性和功能衰退性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呈现慢性虚弱症状为主者,皆可参照本篇论治 二、病因病机 (二)相关检查 理化检查:贫血、白血球减少、低蛋白 血症等 免疫功能检查、内分泌测定等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 辨证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气虚损者主要表现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 血虚损者主要表现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 阴虚损主要表现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阳虚损者主要表现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 2、辨清虚劳病因,分清兼次症有无 重视脾肾 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是水谷、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补益脾肾在虚劳的治疗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有邪适当祛之 扶正祛邪,补中有泻。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从辩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 (三)分证论治 1、肺肾气阴亏虚 主症:呼吸浅短难续,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声音

文档评论(0)

hhh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