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制度中美之对比.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当得利制度中美之对比

摘 要 18世纪,自然法学者将罗马法返还诉权制度扩展至无原因给付以外的事由,从而确立了不当得利的一般原则,为各国法律所认同。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当得利制度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制度的不同,以促进我国不当得利制度之发展。   关键词 不当得利的范围 排除事项 返还客体一、 不当得利的历史发展进程   Unjust enrichment制度,即我国现今民法中的不当得利制度,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损害的事实。不当得利制度发源于罗马法“返还诉权”,是对具体情况承认的特殊诉权。该诉权以请求给付特定债之标的物为内容,属于“准契约”的一种。   不当得利制度作为债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最早移植到我国的西方司法制度之一。在德国等采取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国家,物权行为与其原因债权,独立发生效力。物权无因性理论虽保护了交易安全却对出卖人显失公平,由此产生了不当得利制度。   在英美法中,“返还请求权(restitution)”通常指恢复损害发生前或违约前的应有状态。在传统英美法理论中,“restitution”仅仅为一种救济方式,而非独立的请求权基础。直到1937年,美国法学会制定了《返还请求权法重述》,将“unjust enrichment”作为界定“restitution”的依据。返还请求权法是“调整各种以不当得利原则为基础的请求权,它包括准契约,但不限于此。”美国法将准契约之债定性为法定之债,同时建立了以返还不当得利为基础的、统一的返还请求权制度。   二、 不当得利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大陆法通常将其定义为:一方“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他方受损害的事实。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31条,可知不当得利的构成为:(1)取得不当利益;(2)造成他人损失;(3)没有合法依据。   英美法中返还请求权的定义是“建立在不当得利基础上的请求权”,而作为其基础的不当得利是指被告受益致原告受损,且保有该利益具有“不正当”性。即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为:(1)被告受有利益;(2)致原告受损;(3)被告保有该利益具有“不正当”性。   (一)共同点。   1、一方受有利益。不当得利制度的功能在于纠正受益人不正当的收益,而不在于制裁受益人不当取得利益的行为。收益类型可以体现为两种:一种是财产利益的积极增加,即财产权利的取得、占有的取得、财产权利的扩张及效力的增强;另一种是财产利益的消极增加,即财产利益本应减少而没有减少所产生的利益,客观上也是利益的增加。 2、致对方损害。首先,只有举证被告的所得是以牺牲原告本人而非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原告才有资格主张返还请求权。其次,不当得利制度并非仅以剥夺受益人的受益为目的,而且还是以对受益人的保护为主要目的。再次,要求一方取得利益是以他方受损害为基础,它必须是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而且必须造成直接性的影响。   (二)不同点。   美国与中国的不当得利制度在第三个构成要件上有着明显的不相同点:前者是“被告保有该利益具有不正当性”,而后者是“无法律上的原因”。这显然是因为两大法系在立法上的大不同,大陆法强调的是严格依据法律条文规定;英美法是判例法国家,只能求助于“不正当”的抽象概念,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和法官心证为判决的主要依据。   在美国的具体案例中,“不正当性”具体化为错误、胁迫、对价灭失、不知情、交易双方不平等、一方施加不正当影响、侵权行为、违约行为、衡平法上不法行为等。而我国则强调不当得利的“无法律上原因”要严格遵循法律,在不当得利制度还不完善的前提下,实践中应尊重法官在统一的“无法律上原因”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自由裁量。   三、 不当得利的种类范围   中国的不当得利制度在民法中的规定,是一个总则性的高度概括。但是作为一类独立的债的分类,不当得利已被法律与判例所认可。王泽鉴先生认为,在请求权分析的基础上,原则上应依下列次序加以检查:(1)契约请求权;(2)无权代理等类似契约关系上请求权;(3)无因管理上请求权;(4)物权关系上请求权;(5)不当得利请求权;(6)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7)其他请求权。同时,王泽鉴先生将不当得利分为给付型不当得利和非给付型不当得利。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指当事人间具有给付关系;后者是指基于侵害行为的直接性,违反法秩序的权益归属内容。   美国的返还请求权根据得利是否由被告的不法行为而产生,划分为独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不法行为返还请求权两大类型。两者在法理基础、客体、抗辩事项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细分下来,独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可划分为“错误”、“胁迫”、“不当影响”和“对价灭失”等四类;不法行为返还请求权可划分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和衡平法上不法行为的返还请求权等三类。   由于不当得利制度仍然出于发展形成过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