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系列课件古代诗歌鉴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总复习系列课件古代诗歌鉴赏

语文新考纲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其中诗歌鉴赏题这个历来让学生颇感头疼的考点,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这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答题的难度,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结合考纲要求(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对这一考点作了如下据有针对性的调整: 知识储备: 1.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 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2.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 审读作品: 1、知人论诗 以察诗情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当然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 风格。对于非著名诗词曲作家,应充分重视作品朝代文和文下注(诸如写作大、小背景 ,心情等) 例如:同为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的风格就各不相同。 2、把握特色 重点突破 3、推敲诗题 以明意旨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 例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4、品味语言 披文入境 养成逐字逐句品位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 (1)艺术创作往往是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作品时,由于没有选项这个阶梯可借助, 方法点拨: 1、问答型:认真审题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2、综述型:在明了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 (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注意: 1 对作品理解、品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2 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3 要重点突出,围绕题旨展开论述 【训练示例】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填空: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1分) ⑵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1分) ⑶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2分) ⑷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情感主旨的把握。 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愁”。 ②“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③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④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恨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2分)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4分) [解题指导]此题主要也是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思想情感的认识 1、第二句与第三句中“扣”住诗题“夏意”的应当是“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一定要写进“开遍”和“满地”,因为这两个词才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单写进“石榴”、“树阴”不能给全分。什么气氛?“石榴开遍”,明丽、清新;“树阴满地”,幽静;故填“清幽”最为妥贴。 2、要把握准诗人的心境,必须体察作者笔下物境的特点,前文已作了分析,还要结合“注”了解诗作的背景:“削籍为民”、“隐居不仕”。据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遣痛苦,宠辱偕志,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