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织行为学 主编 王绚皓 副主编 陈王慧 张鑫琦 李向红 第一篇 组织行为学概述 【名人名言】 如果有一天早晨醒来,微软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给我20名最优秀的员工,一切马上就可以重新开始。 ——比尔·盖茨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教学目标】 1.组织和组织行为的概念 2.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意义 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引导案例】 面对金融危机最佳雇主有何“绝招”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一、组织 (一)组织的概念 1.组织的定义: 传统的观点:组织是为完成共同使命、目标,而按一定方式相互合作的人的集合。 现代的观点: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2.对组织的含义的理解 3.组织的基本要素 (1)人——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2)目标——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3)结构——组织存在的方式 (二)组织的特征 1.社会性 2.发展性 3.互动性 4.系统性 二、组织行为 (一)组织行为的定义 组织把所有成员集合为一个整体,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和目标,提高组织绩效,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 (二)决定组织行为有效性的因素 1.员工因素 2.群体因素 3.组织因素 4.环境因素 5.与组织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匹配性 (三)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层次 三、组织行为学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等科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同时,使人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也得到提高的科学。 2.对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的理解 (1)研究对象 (2)研究范围 (3)研究目的 (4)理论基础 【案例1-1】情商营销 职场成功的利剑 讨论题: 1. 谈谈本案例对你的启示。 2.仔细阅读这篇案例,把疑惑的问题和需要了解的有关理论或概念记录下来,在后续的学习和研究中寻找答案。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组织行为学的萌芽阶段——初期实践(工业革命~19世纪末) (二)组织行为学的初期理论探索——“管理运动”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三)组织行为学的兴起——“人群关系运动”(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霍桑实验 (四)“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 )正式诞生 霍桑实验 1924年~1932年,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拉开了行为科学研究的大幕。 1.霍桑实验的背景 2.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3.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 4.霍桑实验的意义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今) (一)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 (二)权变观点的影响 (三)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 三、当代对“新组织”的研究 “新组织”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网络化、扁平化、灵活性、多元化、全球化。 【案例1-2】新通用“扁平化”重生 讨论题: 1.试分析通用公司的改革,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2.你认为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是最合理而有效的?为什么? 3.你认为当今的企业在组织管理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什么?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及应用的意义 (一)从作为组织中个体的人的角度来讲,能提高个人在组织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二)对于组织来讲,能提高组织绩效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从作为组织中个体的人的角度来讲,能提高个人在组织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1.有助于加强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2.有助于加强管理差异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加强管理沟通能力的培养 4.有助于加强团队管理能力的培养 5.有助于加强文化管理能力的培养 6.有助于加强管理变革能力的培养 (二)对于组织来讲,能提高组织绩效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组织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有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创造和谐的组织气氛。 5.有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