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12月6.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12月6

1、夏代的管理思想 夏代是奴隶制宗法制的逐渐形成时期。王是一国之尊,又是家属之长,国家政权组织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以“亲亲”、“子子”为中心的政权和族权相结合,成为宗法制的重要特征。 2、商代的管理思想 商王朝统治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商王是商王朝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总代表,在其之下,由许多新旧贵族,包括附庸于商王朝的方国诸侯,组成比夏代更为庞大和完备的行政通知机构。 权利机构有师、保、傅即后世的“三公”,在其之下是两僚(卿史僚、太史僚)机构。权利机构中各种职官分别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大权。 统治阶级借助于鬼神的意志来通知和麻痹被统治阶级,神(鬼)治思想是商代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 2、商代的管理思想 商代对商业也非常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重视商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重视交通发展与商业贩运活动 重视经商谋利 商代的货币 3、西周的管理思想 西周王朝为了巩固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利用从氏族制度演化而来的血缘关系和祖先崇拜观念,建立了宗法制度和世袭制度。 周王朝拥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即在周王之下设有六官和和三公或三保。 虽然自天子和诸侯一下各官都是实行世卿制,但西周已经有个别贤明的统治者开始从平民或奴隶中通过考试和推荐把有才能的人提拔起来,授以重要官职。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管理思想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社会历史变革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在这个相对独立的一段特殊时代里,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诸子蜂起,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特别是出现了儒、道、墨、法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相互荡漾、融和,显示着中华民族学术思想和管理思想空前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的概述 夏、商、周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有关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帅军队、组织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安定社会等方面极为丰富的经验和理论,至今仍闪耀着光辉的管理思想。举下面的两个例子: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赞叹不已的伟大工程;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中国古代管理的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思想。 教育管理思想。 “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较为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 1、人本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一个永恒的命题。 管子:“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荀子:“法不能独立,类不能独行,得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韩非子:“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以上皆强调了人的作用。 1、人本管理思想 在选人、用人方面,中国古代也有许多精辟见解。 在选人方面,如“不以前为过”、不计较“小疵小过”、“勿限年龄”、“勿拘资格”、“不限国籍”等。 在用人方面,孔子提出:君子“使人也,器之”;而小人“使人也,求备焉”,《孙子兵法》中,“择人任势,不责于人”;此外,为官择人、任人唯贤、外举不避丑、内举不避亲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古人在选人、用人方面的高明之处。 2、教育管理思想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道出了教育的功能。 孔子还在《大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明德”、能“亲民”、能“止于至善”、能“化民从俗”、能“使近者悦服,远者怀之”的佐政管理人才。 我国古代对教育有过很多论述。在《习斋记余》中,颜元指出:“使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实德之士,则他日列朝廷皆经济重臣”,即强调了教育了充分发挥学校教化作用及其在培养优秀人才地位上的重要性。 3、“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 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先秦儒家的“修己安人”被称为最具现代价值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被儒家奉为“治国之道”。 通过修养个人道德,提高个人道德品质,以此来教育感化周围的人,使其改变不良行为,最终达到齐家治国的目的。即通过“修己”—“安人”的过程,达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大同”。 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 所谓“道”,主要是指管理事务的最高指导原则,因而可以说“重道”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 所谓“德”,主要是指伦理道德。“明德”即有培养人们高尚道德情操德含义,同时还有使人们明白自己合理合法收入的含义。 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所谓“知止”,即指要明确管理所要达到得至善得目标。 孔子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以上便是儒家关于达到至上至美得目标而阐述的过程理论。 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 所谓“行法”,即实行法治。 对于法治的认识,孔子曾说过“齐之以刑”,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