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喻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39)
隱喻與認知:語言學的觀點 蘇以文 4/11/2010 隱喻的研究 最早只侷限於修辭學 未探究隱喻在人類認知當中的重要意義 Richards(1936): 隱喻的組成可以分成「主體」(tenor)和「載體」(vehcile)兩部分。 作者在描述時,將載體的特徵轉嫁到主體之上。 e.g.「人生如戲」 傳統的觀點 類比觀點 互動觀點 語用觀點 傳統的隱喻研究觀點 類比觀點: 兩個事物間有性質上的類同。描述兩事物類似性的隱喻,可用metalanguage轉化成文字,而不影響隱喻所蘊含的認知資訊。 互動觀點: 隱喻始於主體 (tenor) 與媒介 (vehicle) 間的互動,可用於修辭,也反映人類對外在世界的認知方式。隱喻的使用在創造相關性。 語用觀點: 區分句義與用意。說者與聽者在對話中,對彼此的用意產生某種默契,進而理解隱喻的使用。 隱喻的研究觀點 與語言的處理有極大的關聯 新興的認知語言學: 概念隱喻理論 Lakoff Johnson (CMT: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理解一個隱喻時,來源域 (source domain) 的某些性質被觸發,映照(mapping)到目標域 (target domain)裡,並可能造成我們對目標域的認知有所改變及重組。 隱喻普遍存在於認知以及概念系統的結構中,是人類思考與理解世界的基礎。 Metaphor e.g., 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Metonymy e.g., 去吃麥當勞 結構映照學說 ( structural mapping) 字詞為符號,代表著某些訊息。 每個字詞都為某些事物命名,同時對該事物具有評價的功能。 這兩種特性對於語言作為描述的工具提供極高的效率。 e.g.「屠夫」所觸發的資訊並不是所指的這個對象,而是屬於屠夫這行業者的所有特質。 我的外科醫生是一個屠夫”: 屬於屠夫的所有性質同時被激發,並與話題中的人物形成映照。 我們賴以生活的隱喻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確立了隱喻也是人類了解世界,對世界分類的重要機制。 在一分鐘的對話當中,我們就使用了平均 1.8個新的隱喻, 4.08個固化的隱喻 一生(60年)中,共使用470萬個新的隱喻(novel metaphors),以及214萬個固化的隱喻(frozen metaphors)。 像「一生坎坷」這樣的隱喻,以旅途比喻人生,用路途的崎嶇來比喻人生的磨難,就是一個典型的隱喻。將人生過程譬喻為旅途,是語言當中固化的用法。 語言與分類 諸多語言學研究(Labov, Taylor, Langacker, Cruse, Brown)都秉持一種基本假設:語言本身是一種分類系統,他們認為語言學研究就是在談論語言如何進行分類、如何把具體存在的事物轉換成抽象的聲音。 最好的證明就是人類利用語言把有相關概念的詞彙分類在一起,詞彙就等於是某種類別或概念的總稱,這就是命名學中詞彙和自然分類的關係。 語言的分類理論 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 原型 (prototype) 模糊性 (Fuzziness) 基本層 (basic level) 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 早期學者認為分類中所有的成員都有著同等的特質;但後來有學者提出質疑,認為是分類中成員的特質互相影響,形成「鎖鏈」的關係,擴散到此分類下的所有成員,如有些成員有AB的特質,有些成員有AC的特質等,因此此分類即有著ABC三種特質。 Wittgenstein (1963): spiel example Austin 1961: chaining Rosch and Mervis (1975): attesting chaining resemblance by experiment 原型 (prototype) 在分類中的某些成員的地位確實比其他成員還要突出,此不對稱的特質 稱為「原型」。 模糊性 (Fuzziness) 傳統的觀點認為分類間可輕易地以二分法劃清界線;但後來學者認為類型之間的界線並不能清楚的切割。 Labov (1973)對cup 的研究顯示 一般情況下(未盛裝東西的狀況),最「像杯子」 若加入了不同的情境,盛裝咖啡、食物或花之後,受試者的判斷也隨著改變 裝咖啡之後,受試者認為「像杯子」的比例變高 裝了花和食物之後,比較多的人,認為不像杯子 這個研究支持類別成員間有層遞的「向心性」(graded-centrality),並且突顯了情境變化對分類的重要性。 基本層 (basic level) 人類對事物認知概念的層級可以分為三層:基本層(basic level)、上位層(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含目录).docx VIP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7-1987》知识培训.pptx VIP
- 针灸治疗学教案.doc VIP
- 《观沧海》国家级一等奖课件.pptx VIP
- 中医护理之方药及用药护理ppt.pptx
- 2025年新教材培训.pptx VIP
- 电工基础(完整版).ppt VIP
- 烹饪英语交流课件集.ppt VIP
-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课件全套 第1--5章 概述--- 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案例解析.pptx
- (2025秋新版)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ping at home第5课时》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