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无机作业文献综述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级无机作业文献综述报告

有 机 锡 化 合 物 的 研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究 姓名:石强 报 学号:1003114173 告 班级:10级化学四班 有机锡金属化合物 摘要:近年来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与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人们对有机锡化合物的一些研究,包括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在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对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电化学方面的研究。 Abstract:Recent year the synthesis and study of Organotin compounds caught widely attention。This thesis makes a conclusion of some investigation of Organotin compounds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the synthesis of Organotin compounds ,in catalytic performance research ,influence on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the research of electrochemical . 引言:有机锡化合物:是锡和碳元素直接结合所形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通式RnSnX4-(n=1-4,R为烷基或芳香基)。有烷基锡化合物和芳香基化合物两类。其基本结构有一取代体、二取代体、三取代体和四取代体(指R的数目)。锡产量中的10-20%用于合成有机锡化合物。 主要用途有、用作催化剂(二丁基锡、辛酸亚锡)、稳定剂(如二甲基锡、二辛基锡、四苯基锡)、农用杀虫剂、杀菌剂(如二丁基锡、三丁基锡、三苯基锡)及日常用品的涂料和防霉剂等。在自然环境中,这些化合物与热、光、水、氧、臭氧等的作用,会迅速分解。进入生物体后,小肠或皮肤易吸收,特别是三取代体最易被吸收,分布在肝、肾和脑部。体内以肝为主的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统脱烷基、脱芳香基的速度很快。三取代体的生物学半衰期为3-11天,经脱烷基化成为二取代体、一取代体而难以通过脑-血液关卡,在脑内留存时间稍长。三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对昆虫、细菌、藻类、等的毒性大。三甲基锡和三乙基锡对哺乳动物毒性大。碳元素增多其毒性降低,故三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常用于农药和渔具防污剂,增大了向环境的释入量。 有机锡化合物对生物体的主要损害为:中枢神经系统会造成脑白质水肿、细胞能量利用中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障、胸腺和淋巴系统的抑制作用、细胞免疫性受妨害、激素分泌抑制引起糖尿病和高血脂病等。对人的毒性,局部对皮肤、呼吸道、角膜的刺激作用,通过皮肤或脑水肿会引起全身中毒,甚至死亡。1958年法国因用含三乙基锡的药剂治疗皮肤病而造成10%的死亡率(称为Stalinon事件)。 1、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性质的研究。 新型离子型有机锡化合物[C5H5NH]2[PhSn(Ju2一SCH2COo)C13]的合成及晶体结PhSnCl和SCH2COOH在有机胺作用下得到该产物 晶体结构 抗肿瘤活性测试 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抗肺癌肿瘤细胞A一549、结肠癌肿瘤细胞HCT一8和肝癌肿瘤细胞Bel一7402的活 性,抑制率分别为21.09%、10.43%、22.15%,均小于50%,表明对三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都较低.4.酰基.5.吡唑啉酮二烃基锡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二烃基二氯化锡和酰基吡唑啉酮在甲醇中回流或者搅拌反应,生成相应的衍生物,生成的这些化合物均为黄色晶体(或黄色粉末),在空气中发生潮解,溶于苯、氯仿、二氯甲烷、丙酮,二甲基亚砜,醇等有机溶剂,较难溶于己烷、石油醚等烃类溶剂。2.3.2.2结构表征 2.3.2.2.1红外光谱配体于3200--2700 cm。1的宽峰在相应的有机化合物物中均消失,因为在配合物中烯醇中羟基的质子的离去和碳氧羰基氧原子的配位,造成分子内氢键的缔合作用消失。酰基吡 唑啉酮化合物A的1)c:o出现在1597 cm~,而在相应有机锡化合物中中的1)C:oHl580 cm~,明显向低频移动;表明配体的羰基氧原子与锡发生了很强的配位作用。同时在配合物540.-一430 cmo区域内,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强吸收峰,而在配体中无此峰,推测是1)S。.o峰。1)Sn.o多重峰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不同的Sn.O的键长导致的,说明配体的两个O原子都和Sn发生了配位作用,酰基吡唑啉酮有机锡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证明了这一点。低于650 cm。1范围内 的吸收峰,推测是1)s。一c的吸收峰,这是二烃基锡中的C原子与Sn原子发生作用的1)Sn—c吸收峰。 2.3.2.2.2核磁共振谱在化合物的1H NMR谱中,没有观察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