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课件(重庆医科大学)2.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pptVIP

口腔科学课件(重庆医科大学)2.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的传染病。 传染源及传染途径 传染源: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 传播途径: 性传播:主要途径 血液传播:输血、移植、吸毒、医源性 母婴传播:胎传、产道、哺乳 病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生存力:对外界抵抗力弱,耐寒冷,不耐高温 杀灭方法:2%戊二醛、75%酒精、煮沸 AIDS口腔表现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非常大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口腔表现是诊断艾滋病的重要指征之一。掌握艾滋病特征性的口腔表征,有助于艾滋病患者的初检。 1.真菌感染 (1)口腔念珠菌病 是HIV感染者最为常见的口腔损害。疾病早期就可表现。 特点:①发生于无任何诱因的健康年轻人或成人(无放疗、 化疗史,无长期应用激素、抗生素史以及无其他免 疫功能低下疾病史); ② 假膜型、红斑型口腔念珠菌病和口角炎,病情反复 或严重; ③假膜型表现为黏膜上白色的膜状物,可擦去,累及咽部、 软腭、腭垂、舌、口底;红斑型表现为弥散的红斑,可伴 舌乳头萎缩,舌背、上腭多见。 (2)组织胞浆菌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 特点:①发生于舌、腭、颊部的慢性肉芽肿或较大的溃疡、 坏死; ②病理改变为肉芽炎性增生,溃疡渗出液涂片、染色 镜检,可查见在单核细胞、多形核细胞内、外存在 酵母型荚膜孢子。 2. 病毒感染 (1)毛状白斑 特点:①双侧舌缘呈白色或灰白斑块,可蔓延至舌背和 舌腹; ②在舌腹呈垂直皱褶外观,过度增生成毛绒状,不 能擦去。 (2)口腔疱疹 病情重,范围广,病程长,反复发作,可持续1个月以上。 (3)带状疱疹 疱疹沿三叉神经分布,病情严重,持续时间长,预后不良。 (4)巨细胞病毒感染 在口腔黏膜表现为溃疡。 (5)乳头状瘤 口腔黏膜局部乳头状新生物。 3.卡波西肉瘤 是HIV患者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是艾滋病的临床诊 断指征之一。 特点:①好发于腭、牙龈,单个或多个褐色或紫色的斑 块或结节,初期较平,逐渐高出黏膜,分叶、 溃烂或出血。 ②病理特征为交织在一起的从状梭形细胞,血 管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 HIV相关性牙周病 (1)牙龈线形红斑 游离龈界限清楚火红色的充血带,宽约2~3mm。口腔 卫生良好,无牙周袋及附着丧失。 (2)HIV相关牙周炎 牙周附着短期内迅速丧失,进展快,牙周袋不深。由 牙周软硬组织破坏所致,牙松动脱落。 (3)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 口腔恶臭,牙龈红肿,龈缘及龈乳头有灰黄色坏死组 织,极易出血。 (4)坏死性牙周炎 牙周组织坏死缺损,疼痛明显,牙松动。 3.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 又称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 的腭、龈黏膜,女性多见。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 色条索状或斑片状假膜。 4.慢性增殖性(肥厚型)念珠菌病: 颊、舌背、腭部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或结节状、颗粒状增生。 (二)念珠菌性唇炎 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唇炎,多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下唇多见,可同时伴有念珠菌口炎或口角炎。 糜烂型者下唇红唇中份长期存在鲜红色糜烂面,周围有过角化,表面脱屑。 颗粒型者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处有散在突起的小颗粒。 (三)念珠菌性口角炎 多发生于儿童、身体衰弱患者和血液病患者。两侧口角区的皮肤与黏膜发生皲裂,糜烂、渗出,周围充血,张 口时疼痛或溢血。 三、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包括涂片,活检等。 四、治疗 1.局部药物: 2%-4%碳酸氢钠液擦洗口腔; 0.2-0.5%盐酸洗必泰液; 华素片; 5万-10万u/ml制霉菌素液口腔洗涤或冲洗; 克霉唑软膏、 制霉菌素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