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镀及化学转化膜
直流 直流叠加脉冲 单脉冲 正负脉冲 长细直管 长细直管 图3.9不同电源波型氧化膜层截面SEM照片 热处理方案 直流条件制得硬度约400HV样品 在电阻炉内进行加热处理和随炉冷却 处理温度选择100~400℃ 保温时间1小时 微观形貌对比分析 物相分析 显微硬度测试分析 宏观形貌对比分析 摩擦性能测试分析 热处理后检测 热处理条件和研究方法 热处理温度与氧化膜层硬度的关系 图4.1热处理温度与膜层硬度变化曲线(通氢气保护) 图4.2热处理温度与膜层硬度变化曲线(无氢气保护) 486HV 452HV 热处理温度对外观形貌的影响 1# 2# 3# 4# 5# 6# 7# 图4.2不同处理温度时样品宏观形貌 (处理温度分别为:1#100℃、2#150℃、3#200℃、4#250℃、 5#300℃、6#350℃、7#400℃) 突起 热处理温度对外观形貌的影响 Anoding film Substrate Anoding film Substrate a Anoding film Substrate Anoding film Substrate 20μm 20μm 20μm 20μm 图4.3热处理后样品横截面的金相照片 (a-100℃;b-200℃;c-300℃;d-400℃) d c b Crack 100μm Crack 热处理温度对外观形貌的影响 图4.4热处理后样品表面微观照片 (A:200℃热处理、B: 300℃热处理 ) A B 热处理后氧化膜层韧性分析 Film a Substrate Substrate 20μm Film 20μm 100N 25N 50N 100N Crack b 图4.5热处理样品韧性分析照片(硬度压痕分析 )(a-200℃; b-300℃ ) 热处理对氧化膜层摩擦性能的影响 图4.7不同热处理温度时样品的磨损量 图4.6不同处理温度的摩擦系数曲线 热处理后样品XRD物相分析 图4.8热处理温度为100 ℃(A)和 300℃(B)时氧化膜层XRD图谱 (A) (B) 热处理后样品SEM微观形貌分析 b 图4.9热处理样品氧化膜层表面SEM扫描照片 (a-未经热处理; b-100℃; c-200℃; d-300℃) a c d a d c b 热处理后样品SEM微观形貌分析 a 图4.10热处理样品氧化膜层截面SEM扫描照片 (a-未经热处理; b-100℃; c-200℃; d-300℃) d c b 电化学方法 电泳 电沉积 电解 电渗 起主要沉积作用 对沉积起负作用 其它方法 颗粒直接进入多孔层 颗粒在膜中的机械夹杂 颗粒在膜层表面的吸附 复合阳极氧化的基本原理 添加纳米SiC颗粒的复合硬质阳极氧化 b a 图5.1添加纳米SiC颗粒氧化膜表面扫描电镜照片 (a-8g/L;b-15g/L) SEM微观形貌分析 添加纳米SiC颗粒的复合硬质阳极氧化 Intensity/Counts Energy/KeV Intensity/Counts Energy/KeV Intensity/Counts Energy/KeV (未复合SiC氧化) (复合SiC8g/L氧化) (复合SiC15g/L氧化) 图5.2 EDS能谱分析图(复合nano-SiC) 添加纳米SiC颗粒的复合硬质阳极氧化 图5.3 添加15 g/L nano-SiC颗粒复合阳极氧 化氧化膜XRD射线图 添加纳米SiC颗粒的复合硬质阳极氧化 图5.5 nano-SiC不同添加量氧 化膜层厚度变化 图5.4 nano-SiC不同添加量氧 化膜层硬度变化 440HV 46μm 氧化膜层硬度和厚度的变化 添加纳米SiC颗粒的复合硬质阳极氧化 图5.6 nano-SiC添加量对氧化膜耐磨性能的影响 8mg 氧化膜层耐磨性能变化 添加PTFE复合硬质阳极氧化 (复合PTFE5ml/L) (复合PTFE 25ml/L) (复合PTFE15ml/L) 图5.7 EDS能谱分析(复合PTFE) 氧化膜SEM能谱分析 添加PTFE复合硬质阳极氧化 图5.8 PTFE不同添加量膜 层硬度(A)和厚度(B)变化 (A) (B) 氧化膜层厚度和硬度的变化 添加PTFE复合硬质阳极氧化 图5.9 PTFE不同添加量时膜层的 磨损量变化 7mg 氧化膜层耐磨性能变化 摩擦系数的变化 图5.10 氧化膜层不同处理 条件摩擦系数 Sliding direction Collective particles (b) Fig. 5.11 Wear losses of the oxide films with the 5g/L Al2O3 and 17ml/L PTFE parti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