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程三陶渊明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等,这些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饮酒》其五的“此中真意” 诗末两句涉及魏晋玄言之辩,乃是士大夫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从诗的形象中体会初陶渊明的真意:宇宙万物莫不顺乎自然,人当然也要顺应自然之理。 汉代杨王孙说:“吾欲裸葬,以反吾真。”被认为违反了礼制。 陶渊明却说:“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移居》其二的“自然新解” 崇尚自然之趣,陶然于淳朴,“傲然自足”的人性桃源:有酒互酌,有暇互访;过门相呼,披衣谈笑;天虚礼矫饰,有直率纯真。 “躬耕劳作”便是自然。陶认为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才最符合于自然的原则。 世人视躬耕为拙,同出仕相比这确实是拙,但他宁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晨兴理荒秽,带目荷锄归。” 可坚守这个拙不肯取巧。他在诗里一再歌咏自己的劳动生活: 第三章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和陶诗的自然之美 一、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后改为潜,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星子)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时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丧母辞职回家。 刘裕打入建康后,曾入幕为幕僚。很快对一些黑暗现象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不久就辞职隐居。 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 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德安县吴山乡蔡河村)失火,迁至栗里(今德安县吴山乡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 。 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