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酶工程.
酶学基础与酶工程 一,酶学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 尽管人类19世纪前后才建立起酶的概念,但酶的催化作用却很早就为人们的生活所利用。比如: (1)在人类游牧生活时期,就已会利用动物的胃液来凝固牛乳 ; (2)人类在4000多年前就已掌握的酿酒和制酱技术其实也是酶作用的结果; (3)春秋战国时期已知用麴(曲)治疗消化不良的疾病。 西方国家19世纪对酿酒发酵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直到1897年,德国巴克纳Buchner兄弟用石英砂磨碎酵母细胞,制备了不含酵母细胞的抽提液,并证明此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也能使糖发酵,说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从而说明了发酵是酶作用的化学本质,为此Buchner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 1896年,日本的高峰让吉首先从米曲霉中制得高峰淀粉酶,用作消化剂,开创了有目的的进行酶生产和应用的先例。 纤维素酶(放线菌) 1887年以后,Bucher发现酶的细胞外作用现象,从而导致了酶的商品化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微生物培养技术、发酵工业和设备的渐渐完善,利用微生物来获得商品化酶制剂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20世纪90年代,随着基因工程的广泛介入,一些原来只能由动物或植物生产的酶,经过酶基因重组,可以在微生物上表达。由于在发酵过程中很容易对微生物进行控制,因此 “基因工程+发酵工艺+先进的发酵设备”可以算是酶工业的第三次飞跃。 世界酶工业发展 全球从事酶制剂开发研究和生产的公司不下数千家之多,其中包括一些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如日本协和发酵、麒麟酿酒、明治制果、芬兰的Finnfeeds、荷兰Amershan生物工程公司、丹麦Novo公司、英荷合资的DSM吉斯特公司、美国杜邦、陶氏化学、Genecor和孟山都等等。世界各国从事酶制剂开发研究与生产的中小型公司更是不计其数。 尽管生产酶制剂的厂家众多,但在世界市场上据统治地位的酶制剂生产企业只有丹麦的Novo Nordisk(诺和诺德)公司和美国的Genecor(杰能科)国际公司两家,它们的销售额分别占世界酶制剂市场份额的54%和19%。 世界酶制剂领先企业 2. 酶的化学本质及组成 酶 (enzyme) 是一种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早期是指 “in yeast”, 即在酵母中的意思, 指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没有酶的参与,新陈代谢只能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进行,生命活动就根本无法维持。 2. 酶的化学本质及组成 维生素与辅酶 酶的存在形式 酶工程应用实例 (2)头孢菌素及其中间物国际国内市场 国际:全世界头孢菌素市场仍由早先开发的几家公司所控制,奥地利的 Biochemie 和意大利的 Antibioticos 是目前头孢菌素的主要生产公司,供应7-ACA世界需要量的1/2以上。2007年以后7-ACA与头孢菌素原料药的产量也将从目前的2000吨/年上升到3100吨/年。 国内:鲁抗医药 是国内第一家形成头孢菌素C及7-ACA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头孢菌素C245吨,7-ACA120吨的生产能力。其他规模较大的公司还有石药集团等、哈药集团、齐鲁安替比奥等则是通过外购中间体7-ACA来合成头孢菌素原料药。 2. 丙烯酰胺工业化应用 丙烯酰胺(Acrylamide, AM),为无色鳞片状或粉末晶体,分子式为C3H5NO,结构式为CH2=CHCONH2。AM是最简单和最重要的酰胺类化合物 ,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 (2)丙烯酰胺的工业化技术 丙烯酰胺 Acrylamide 制法 1.硫酸水合法 2.钢镍催化水合法 3.微生物酶催化水合法 (3)微生物催化法与化学法比较 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的优点 工艺简单,投资少 产品质量高,易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转化率高 原料丙烯腈单耗低 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 三废少 (4)腈水合酶催化法生产丙烯酰胺装置 (1)生物柴油简介 生物柴油的特点 减少汽车尾气中SOx和颗粒物排放 整个过程少排放CO2,减少温室效应 本身无毒、无害,能自行分解回归自然 具有一定的润滑性,从而延长机动车的寿命 燃烧热值稍低,倾点较高,影响低温启动 (2)生物柴油的发展 (3)生物柴油的制造 植物油与甲醇(乙醇)酯交换制得 棉籽油、棕榈油、椰子油、菜籽油、野生植物油以及海藻等 化学法 液碱催化 固体碱催化 二段催化 酶催化 (4)生物柴油的优缺点 优点 具有优良的环保优势 运动粘度高 安全性能好 燃烧性能优良 属于天然可再生性能源,减少人们对石油的依赖 单独使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