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40~60岁人群患病率为10%~17%;61~75岁人群患病率为50%;大于75岁人群患病率为8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老年退行性疾病。是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改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临床可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病理表现是软骨随着年龄增长磨损而发生退化。病理变化有①软骨渐渐失去润滑性,发亮如玻璃样的本质,变得干燥、粗糙、不光滑,缺少弹性;②骨质的改变,软骨边缘出现骨赘新生物,软骨下骨髓内骨质增生;③滑膜的改变,滑膜增生形成多发、重叠等。 一、病因病理 真正原因不清,但可以肯定,衰老是致病的因素之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由年老而骨质异常所致;继发性可由外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而致。 * 2.疼痛 常为持续性钝痛,一般在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发病年龄 多在50岁以上。 * 3.活动障碍 伸屈受限,下蹲困难,活动时有各种不同的响声。 关节 疼痛 肌肉 拘挛 功能 受限 不敢 活动 活动 * 4.肿胀 可为关节积液,也可为软组织变形增生、骨质增生或三者并存。 5.畸形 膝内翻多见,也有小腿内旋、髌增大、肌肉萎缩等。 * 6.X线检查: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边缘硬化,关节边缘增生,或有骨刺形成。 * 髌骨周围有多个压痛点,股骨内外侧髁、内、外侧副韧带、鹅足囊等处均可有压痛。 膝关节活动时髌周可触及多个条索状物,或手下有磨擦感。 如果有关节腔积液,可见膝关节饱满,浮髌试验阳性 髌骨活动度减低,横向与纵向活动均受限,磨髌试验阳性。 查 体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期 分期 临 床 表 现 影像学改变 1期: 前期 关节在活动后稍有不适,活动增加后伴有关节的疼痛及肿胀, 在X线及CT检查上看不到明显软骨损害迹象。 2期: 改变早期 活动多后有明显的疼痛,休息后减轻, X线改变较少,CT可见软骨轻度损害。 3期: 进展期 骨软骨进一步损害,造成关节畸形,功能部分丧失, X线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骨的囊性变,有时有游离体出现。 4期: 晚期 骨的增生、软骨的剥脱以及导致功能完全丧失,关节畸形明显。 X 线示关节间隙变窄,增生严重,关节变得粗大,甚至造成骨的塌陷。 * 三、中医学关于膝关节疾病的认识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中医将膝痛归于“痹证”范畴,认为膝关节主要涉及到筋与骨,与肝和肾联系紧密。 * 《素问·生气通天论》: “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张氏医通》:“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 《素问·上古天真论》: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惫,形体皆极。” * 《灵枢》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 中医的特色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按照整体观念,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人体整体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的局部表现,故治疗当局部与整体结合。整体治疗重在补虚,局部治疗重在通利。整体以补益肝肾、扶正固本为法,局部以温阳通痹,活血化瘀为法,通经络,活血脉为重要方法。 * 《内经》甚至指出了具体的治疗部位,如《素问·骨空论》说:“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骨行]若折,治阳明中俞髎”。(辅骨上横骨下为楗,侠髋为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腘。腘上为关,头横骨为枕。) * 内膝眼 犊鼻 阳陵泉 膝阳关 血海 鹤顶 伏兔 梁丘 1.针灸 [取穴]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膝阳关、鹤顶、梁丘、血海、伏兔、阿是穴。 方法1: 四、治疗方法 * [操作] 患者肢体放松,膝下放枕,以2寸毫针从内外膝眼直刺入关节腔内,中度刺激,使膝关节内有酸胀感。阳陵泉、膝阳关均以2寸毫针直刺,梁丘、血海、鹤顶均以1.5寸毫针直刺,有针感后提到皮下,沿肌肉方向上下探刺。伏兔以2寸毫针直刺并向下斜刺。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 [取穴]膝关节周围痛点及痛点两旁0.5cm处。 [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火针在灯上烧至白亮,迅速刺入穴位,并立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