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国民经济运行的财力保证——财政管理思想.ppt

第六章_国民经济运行的财力保证——财政管理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_国民经济运行的财力保证——财政管理思想

(一)背景 1.内外矛盾尖锐(政治) 2.三冗问题严重(经济、财政) 1.内外矛盾尖锐 ①外:两宋政权与辽、西夏等外族之间的矛盾 澶渊之盟(与辽):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北方的燕云十六州被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后在陕甘一带又新兴起了西夏。 因为宋军和辽军、西夏军作战时经常败多胜少。军事上的无作为,带来政治、外交上的软弱,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 宋真宋景德元年,宋战胜了辽,反而订立了“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仁宗庆历二年,又增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并改“赠”为“纳”。后来神宗时又割河东(今山西省)地七百里。 1.内外矛盾尖锐 ①外:两宋政权与辽、西夏等外族之间的矛盾 庆历合议(与西夏):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方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结果在1044年(庆历四年)订立和约。史称“庆历合议”。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称“岁赐”;开放双方边境贸易等。庆历和议订立后,西北边境平静了20多年。 1.内外矛盾尖锐 ①外:两宋政权与辽、西夏等外族之间的矛盾 嘉定和议(与金):嘉定元年(1208)与金议和,签订嘉定和议。主要条款为:金、宋改称伯侄之国,赔偿金朝银30万两、绢30万匹、钱300万贯 ,函韩侂胄首于金;金退出所占南宋的淮南、陕西等地。 1.内外矛盾尖锐 ②内: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原因:实行“不抑兼并”、“田制不立”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爆发:农民起义频发。宋初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北宋末期的宋江、方腊起义等等。特点是:规模小,次数多。 1.内外矛盾尖锐 ③.内:统治集团内部冲突 革新派与守旧派的争端。 2.三冗问题严重 ①冗官 ②冗兵 ③冗费 ①冗官 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导致北宋机构臃肿。 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 北宋重文轻武,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②冗兵 A.实行兵将分离的更戍法,频繁调动武将,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 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了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但是,三帅无发兵之权。 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 ②冗兵 B.兵力部署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朝的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 ②冗兵 C.荒年募兵: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北宋政府荒年募兵,招募流民当兵,军队战斗力下降。 D.兵种:北宋以步兵为主,根本就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 ③冗费 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二)内容 方田均税法 募役法(免役法) 均输法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市易法 保甲法 将兵法 方田均税法 背景:北宋初年各地田赋不均,地主富豪相率隐田逃税,赋税负担都加在了中小地主和农民身上。仁宗时,郭谘和孙琳用千步方田法清查州肥乡县(今属河北)等处民田。后曾几经试行推广此法,但几试几罢。 方田均税法 内容: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五年(1072)推行方田均税法。熙宁五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其法以东西南北四边长各一千步作为一大方(相当于当时的一万亩),四边长各一百步作为一小方,即方田。首先对已经耕种的各州、县土地进行清丈,核定各户占有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