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救助论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救助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救助论述 刘荣婷 文法学院,社会工作2013级1班摘要:探讨社会救助在春秋战国时期全面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当时社会的需求因素;分析诸子思想中包含的社会救助的思想,先秦诸子对不同类型的社会救助有相似的论述也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将对此进行对比式的分析;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救助的各方面内容,分析社会救助的发展对当时社会变迁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春秋战国,灾荒,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思想,社会变化 引言:在人类社会中,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容。社会救助主要是为贫困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以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先秦时期我国就产生了具备明显社会救助性质的思想,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实践。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在周王室衰微,诸侯之间经常发生争霸战争,相互争夺人口和土地,逐渐演变成相互兼并的灭国战争。加之当时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救助不但涉及方面广泛,而且内容丰富具体。本文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救助的渊源、发展原因、发展概况以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等角度对先秦史的社会救助思想展开论述。 1追溯社会救助在春秋战国发展的历史渊源 早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为了生存下去,结合成群体,相互帮助以弥补个人力量的不足,这是最原始的社会互助。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通过很多传说故事能够推论出当时人类社会曾遭遇到很多灾害,包括水灾、旱灾、地震等等。如女娲补天的故事中歌颂女娲的补天平息祸患,反映了原始人类对于救灾英雄的敬仰,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都侧面反映了原始社会曾发生过严重的干旱。鲧和禹父子相继被派去治理洪水,鲧因为治水失败,被尧“殛之于羽山”,而大禹治水成功,最终被尧选为下一任部落联盟首领,这说明在当时对于经常性的灾害,部落联盟内部已经有专门负责的官员,而能否救民于水火是官员奖惩的重要标准。《史记·夏本纪》记载:“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1]在民众缺少粮食的时候散发粮食,这是一种食物救济,大禹命后稷运送外地多余的粮食救济遭遇洪水的灾民,这种救助方法令他得到了皋陶的钦佩。 2春秋战国时期的灾荒频繁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的灾害救助早在《尚书.尧典》中就有“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记载。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的夏朝,实际上仍是邦国林立(以夏王朝为主体的族邦联盟“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正是邦国众多的写照。邦国之间,遇到灾难,应如何应对,是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西周建国之后,为巩固政权,在全国要冲大封同姓“异姓和古帝王之后,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王朝为处理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规范诸侯国之间的行为,制定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礼仪制度,其中包括有灾荒救助的规定;鲁隐公六年冬天,周朝发生了饥荒,向鲁国通报后,鲁隐公即向宋,卫,齐,郑各国转达情况,商议对策最后决定,五国共同卖粮食给周,以帮助周国渡过难关,这时的周早已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宗主国地位,各国对周的救助已改变了朝贡义务的性质,已经转变为一种出于自愿的道义举动,这种对周的救助对其摆脱困境是大有裨益的。[4]这次救助行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以《左传》赞之为“礼也”,认为是合乎礼仪的善举。春秋战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时期,据初步统计,这一时期共发生水灾34次,旱灾44次,虫灾20次,火灾14次,震灾18次,疫灾8次,风霜雪雹灾15次,饥荒36次,合计各种灾害多达189次,也就是说在549年的时段里,每不到3年就会遭遇一次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2]在大的灾害面前,各国除了自救之外,也在寻求外交途径,以获得救灾物资,从而克服困难,尽早恢复生活和生产。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促进的农业的发展,农业产出增加,国家能够剩余更多的粮食,国家的社会救助能力相应也会增加。而且,铁器增强了人类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国家组织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但是更多的金属被用来铸造兵器,因为生产力提高而强大起来的国家,不断发动战争企图征服吞并其他小国,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造成伤亡越来越多。加上牛耕的推广节约了劳动力,更多的劳动人民走上了参与了战争。 因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以及战国时期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农业生产力虽然飞速发展,但是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高。碰上灾荒年月,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需要救助的人口,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救助发展的重要原因。 3社会救助的施行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影响 春秋以后,随着诸侯力量的强大,城市发展起来,生活在城邑其城郊的居民增多,这些居民即是国人。国人阶层逐渐扩大,影响力也日趋增强。庶人泛指一般的平民,《孟子·万章》中说:“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随着社会结构的迅速变动,一些贵族地位下降而变成庶民,而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