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献学目录版本.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学目录版本

一、治学门径——目录之学 本节主要任务: 了解中国文献目录学的悠久历史与主要成就。 了解古典目录的分类与沿革。 认识掌握目录学是治学的重要门径及如何利用目录学著作。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书目: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姚明达《中国目录学史》,清代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目录的定义 目:本义是指人的眼睛,引申为逐一称述的条目、细目等。 錄:《說文》說:錄,刻木錄錄也,象形。由刻木之义,引申为记录、抄写和次第、册籍等意思。 所谓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古代称为“提要”、“叙录”、“解题”等。目录学则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之学 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 一书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写作意图)。如《易·序卦传》,《诗经》小序,《史记·太史公自序》等。今本目录均为后人增入。 群书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是目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我国目录一词以《汉书》最早。《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 目录学含义 刘向、刘歆父子进行详著篇目、确立定本、分类立目、辨明学术源流,撰写书录,揭示图书内容价值等大量工作,不少学者,中国目录学起源于西汉末年。 《隋书·经籍志》:“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源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自是以后,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 章学诚《校雠广义》言: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古人著录,不徒为甲乙部次计。……盖部次流别,申明大道,叙列九流百氏之学,使之绳贯珠联,无少缺逸,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盖吾国从来之目录学,其意义皆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所由与藏书之薄籍,自名鉴赏,图书馆之编目仅便检查者异也。 2、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书名项为著录文献的名称、篇(卷)数以及作者姓名、附录等内容,反映图书的外貌特征。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隋书·经籍志》) 章学诚《文史通义·繁称》:“古人著书,往往不标篇名,后人校雠,即以篇首字句名篇;不标书名,后世校雠,即以其人名书。”如先秦诸子著作《墨子》、《孟子》等,《孟子》有“梁惠王”、“公孙丑”等七篇均取各篇开首数字 叙录的源起与体例特点 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 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叙录起源于西汉末年的刘向。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等,都是叙录体目录学。 《郡斋读书志》 晁公武(约1104—约1183),字子止,号昭德先生,澶州清丰(今山东巨野县)人,著名目录学家,二十余岁逢“靖康之乱”,入蜀寓居嘉州(今四川乐山)。登进士第后,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井度“天资好书”,是南宋初四川的一位藏书家,临终前将藏书尽送晁公武,成为撰录《郡斋读书志》的主要依据,赖此书可知北宋以来的学术演变。 《郡斋读书志》:《毛诗正义》四十卷。右唐孔颖达等撰。据刘炫、刘焯疏为本,删其所烦而增其所简云。自晋室东迁,学有南北之异。南学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博,穷其枝叶。至颖达始著《义疏》,混南北之异,虽未必尽得圣人之意,而刑名度数亦已详矣。自兹以后,大而郊、社、宗庙,细而冠、婚、丧、祭,其仪法莫不本此。元丰以来,废而不行,甚无谓也。 类序的种类与学术意义 类序包括各大类(略、部)之序和小类(种、类)之序两种。类序为古代目录中介绍某一类图书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与叙录一起,体现了古代目录学“辨彰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 《四库全书总目·凡例》:“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四十三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 《隋书·经籍志》子部 凡諸子,合八百五十三部,六千四百三十七卷。易曰:「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儒、道、小說,聖人之教也,而有所偏。兵及醫方,聖人之政也,所施各異。世之治也,列在眾職,下至衰亂,官失其守。或以其業遊說諸侯,各崇所習,分鑣並騖。若使總而不遺,折之中道,亦可以興化致治者矣。漢書有諸子、兵書、數術、方伎之略,今合而敘之,爲十四種,謂之子部。 《郡斋读书志》 文字之学凡有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纵衡曲直之殊;其二训诂,谓称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其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不同。论体制之书,《说文》之类是也;论训诂之书,《尔雅》、《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