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眼病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业性眼病汇

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 紫外线分真空(10~190nm)、远(190~300nm)和近紫外线(300~400nm),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还根据紫外线生物效应的不同,将紫外线又分为UV-A(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100~280nm)三部分。波长295nm以上的紫外线主要为晶状体所吸收。 电光性眼炎 波长在250—320nm的紫外线辐射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常因电弧光引起,所以叫电光性眼炎。对角膜作用最强的波长为288nm,一般在受照后6-8小时发病,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照射剂量,最短30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病。短时间重复照射有累积作用。    紫外线→眼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眼睑及皮肤潮红→瞳孔痉挛性缩小→角膜上皮点状或片状剥脱。早期双眼异物感,轻度不适,重症有眼部烧灼感或剧痛,伴有畏光、流泪和睑痉挛。 紫外线辐射致眼组织损伤的病理效应分为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非随机效应与辐射线直接相关,主要为速发的电光性眼炎,迟发效应为白内障。截止目前为止,仅国外某作者在上世纪报道过3例与职业接触有关的紫外线白内障。紫外线辐射所致晶状体损伤性改变无特异性。紫外线有累积作用,其潜伏期长短取决于吸收紫外线的总能量,眼部露紫外线当时无症状,潜伏期2~12h。 诊断原则 根据眼部受到的紫外线照射的职业史,和以双眼结膜、角膜上皮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结膜角膜上皮的损害,方可诊断。 诊断标准 观察对象 眼部受到紫外线照射于24小时以内出现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轻度眼部不适,如眼干、眼胀、异物感及灼热感等; 睑裂部球结膜轻度充血; 角膜上皮轻度水肿,荧光素染色阴性 急性电光性眼炎 有紫外线接触史,并具有下列表现者即可诊断。 眼部异物感、灼热感加重,并出现剧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角膜上皮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呈细点状染色或有相互融合的片状染色;并可见到上下眼睑及相邻的颜面部皮肤潮红。结膜充血或伴有球结膜水肿。 治疗原则 暂时脱离紫外线作业。 急性发作期,应采用局部止痛,防止感染的治疗,辅以促进角膜上皮修复之治疗。 人乳治疗 劳动能力鉴定 观察对象 观察病情24小时 急性电光性眼炎 脱离接触紫外线作业或休息1~2天,重者可适当延长(不超过一星期)。 健康检查的要求 对接触紫外线作业人员,尤其是电焊作业人员应作就业前眼部详细检查,每3~5年定期检查一次。 眼部检查时,必须检查视力(包括矫正视力),角膜荧光素染色。必要时查晶状体及眼底。 职业禁忌症 活动性角膜疾病。 防护 紫外线防护的主要目的是不受过量的照射,避免产生急性和慢性的损伤,多种弧光或紫外线灯。不仅含有短波紫线且能量大,泛光灯或黑光灯含有长波紫外线,暴露时间长,亦可长生潜伏性危害。 防护 可戴防护面罩和戴橙色玻璃眼镜,并可减少角膜异物的发生。 太阳镜或一般防护眼镜的选择要求是: 有色镜的总透光度在室内为20%,室外为10%;必须能滤过UV—A和荧光,最大程度透过可见光线,能区别颜色,如红绿色。镜片镜架的硬度抗击力易燃性有一定的标准。 职业性白内障 眼睛内晶体因某种原因变浑浊称之为白内障。    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有害因素有电离辐射:X线等;非电离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毒物:三硝基甲苯等。    职业性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许多因素如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等,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和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体体代谢紊乱,都可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发生混浊。 职业性白内障的分类 1、中毒性白内障:TNT白内障 2、非电离辐射性白内障:微波白内障、红外线白内障、紫外线白内障。 3、电离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 4、电击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 (1)发病时间 一般呈慢性过程,其潜伏期一般为五至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也有例外,如果接触大量化学物或一次暴露超剂量射线的辐射,也可在短期内发生白内障。 (2)视功能障碍:早期一般不受影响,后期多有视力减退,视敏锐度下降。 (3)视野 立体视觉的改变 (4)晶状体混浊 晶状体混浊特点 1、混浊部位: (1)周边 (2)中央(3)前极部 (4)后极部 (5)晶状体囊部(6)晶状体皮质部(7)晶状体核部 2`晶状体混浊形态: (1)点状(2)片状(3)条状或放射状(4)网状或丝状(5)环状(6)盘状(7)花瓣状(8)蜂窝状 (9)楔形 诊断原则 有明确的化学、物理等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以眼晶状体混浊为主要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和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及辐射剂量的测量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非职业因素所致眼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