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角膜病汇

角膜病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眼科 第一节 概述 角膜位于眼球前部,与巩膜一起构成眼球外壁。角膜是光线进入眼内的一种重要屈光间质。 从组织学上: 1、上皮层 2、前弹力层 3、基质层 4、后弹力层 5、内皮层 角膜没有血管,免疫学上处于相对的“赦免状态”,因此角膜移植是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 角膜疾病主要有炎症、外伤、先天性异常、变性、营养不良和肿瘤。 第二节 角膜炎症 二、 总论 病因 1、感染性 2、内源性 3、局部蔓延 病理 致病因子——充血——炎症渗出,炎症细胞侵入——炎症灰白色混浊区。 云翳:浅层瘢痕,薄如云雾状。 斑翳: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 白斑:瘢痕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 临床表现 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睫状充血、角膜浸润混浊、角膜溃疡形成是角膜炎的基本体征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 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睫状充血、角膜浸润、角膜溃疡。 应强调病因诊断 治疗 原则: 去除病因,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二、 细菌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 病因: 最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外伤,某些局部或全身因素,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临床表现 起病急,眼痛,视力障碍,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脓性分泌物多,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睫状或混合充血。早期出现界限清楚的上皮溃疡,溃疡下有边界模糊、致密的灰黄色浸润灶,周围组织水肿。浸润灶迅速扩大形成溃疡。 单纯性角膜溃疡 起病慢,无明显诱因,病状轻,分泌物少,溃疡面小,圆形,灰白色,无前房积脓。 匍行性角膜溃疡 又名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 多见于肺眼球菌、金葡菌、链球菌。也可有淋球菌引起。 诱因:外伤、抵抗力低。 临床表现:起病急,进展快,症状重,溃疡面呈不规则圆形,一侧边缘呈浸润进展,向角膜中央及深部匍行,另一侧呈修复状,溃疡表面有少量黄色脓性坏死物,前房有积脓。 治疗 选用有效抗菌素:如青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半小时一次,球结膜下注射每日一次,滴1%阿托品眼液散瞳,热敷,口服维生素,必要时可口服或肌注抗菌素。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由绿脓杆菌引起。这种细菌毒力强,可于48小时内毁坏整个角膜。 临床表现:症状较匐行性角膜溃疡剧烈,进展更快,溃疡呈圆形、环形或半环形,为半透明,轻隆起坏死区,溃疡表面有黄绿色分泌物。 治疗 首选药物为多粘菌素B,5~15分钟一次,分泌物减少后减少次数。常用的有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也可同时结膜下注射多粘菌素B,每日一次,无多粘菌素B可用庆大霉素。1%阿托品充分散瞳。前房积脓多者可作前房穿刺,放出脓液。 三、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角膜病变,致盲率高。 常见致病菌:镰刀菌属、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酵母菌。 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天至半月,起病慢,早期有异物感,后出现眼痛、畏光、流泪,刺激症较轻,病程较长。 特点:病灶呈灰白色,外观粗糙,微隆起,溃疡周围浅沟或免疫环,有时可见“伪足”或“卫星灶”,表面坏死组织易刮除。角膜后斑块状沉着物,前房积脓粘稠,可导致眼内炎。 诊断 根据病史,病灶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查病原体。 治疗 局部: 抗真菌类药:多烯类(两性霉素,5%匹马霉素)咪唑类(氟胞嘧啶) 全身:抗真菌药。 禁忌:糖皮质激素。 对治疗无效或穿孔,行角膜移植术。术后仍应用敏感、低毒的抗真菌类药。 四、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首位。 临床表现 1、原发感染:多见幼儿,有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痛,唇部和皮肤有单疱感染,眼部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疱疹、角膜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少数由角膜基质炎、葡萄膜炎。 2、复发感染: (1)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炎: 树枝状:轻度异物感、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或没有症状,有睫状充血,起始点状,后融合成树枝状,向周边部扩展,形成地图状溃疡。 (2)角膜基质炎(盘状角膜炎) 角膜中央基质盘状水肿,角膜上皮完整。 治疗 抗病毒眼液: 无环鸟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环胞苷、碘苷。 盘状角膜炎:可适当加用糖皮质激素。 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溃疡禁用糖皮质激素。 五、棘阿米巴角膜炎 由阿米巴原虫引起 临床表现:类似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常为单眼。表现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减退。检查:上皮混浊,树枝状或点状荧光染色。严重者眼部疼痛,基质形成炎症浸润环,环周有白色卫星灶,前房积脓,后弹力层皱褶,KP,反复上皮剥脱。 诊断:找棘阿米巴原虫 治疗:选用二咪或联咪类药。禁用激素。 手术:术后应继续药物治疗。 九、蚕蚀性角膜溃疡 蚕蚀性角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