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燃冰”三大悬疑
“可燃冰”三大悬疑
白色,如冰雪,可以直接被点燃。
6月17日,我国刚刚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的这种神秘物质,在广州首次亮相就引起轰动。这种叫“可燃冰”的物质,学名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作“21世纪新能源”。科学家估计,其全球蕴藏量是已知煤炭和油气资源量总和的两倍,至少可供人类使用100年。
目前,中国是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这证实了我国南海北部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标志着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一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翘望“可燃冰”,它,将是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新能源吗?谁,又将在利用它的竞赛中占得先机?
悬疑一
到底藏有多少“可燃冰”
对“可燃冰”,第一个疑问恐怕就是:全世界有多少储藏量?中国又有多少?
没有确切的答案。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卡文顿曾预测,全球的冻土和海洋中,“可燃冰”的储量在3114万亿立方米到763亿亿立方米之间,但当时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带只有57处,2001年就增加到88处。对于中国可燃冰的储藏量,中国地质调查局给出的初步预测是,南海北部远景资源量可达上百亿吨油当量,可与目前全世界一年的能源消费总量相当。
“这些‘可燃冰’的储量都是估算的。”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陈光进说,“从远景资源量再到地质资源量、再到地质储量、再到探明的储量,至少还需要十多年工作。”除了未证明的巨大储量,科学家还相信,“可燃冰”的价值是非常惊人的。陈光进说,科学实验证明,1立方米纯净的“可燃冰”,能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有科学家推算,全世界海洋所储藏的“可燃冰”,其所含天然气约为1.8亿亿立方米至2.1亿亿立方米,而目前估算的全球天然气储量在180万亿到1000万亿立方米之间。美国能源部认为,仅南、北卡罗来纳州大西洋底的储备就够美国人用100年。而日本地质调查的估计,周边海底埋藏的“可燃冰”相当于日本百年天然气的使用量。
有个数据是确信无疑的:中国此次发现的“可燃冰”,沉积层厚度达34米,气体中甲烷含量高达99.8%。无论是矿层厚度、水合物丰度,还是甲烷纯度,都超出世界上其他地区类似的发现。全程参与此次勘察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吴能友表示,“从粒级小于0.063毫米的细土里,国际上发现的‘可燃冰’含量多在5%至10%,而中国这次发现的含量高于40%,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理论上说,如果将目前估算的全球‘可燃冰’都开采出来的话,可以供人类使用100年以上。”陈光进说,这种存在于海洋大陆架地区和陆地冻土带内的固态化合物,燃烧以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对于日益陷入能源危机的地球来说,“可燃冰”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神奇也是最后的天然能源。
悬疑二
何时走上“商业化”之路
“可燃冰”能否成为人类未来的新能源,取决于其何时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开采。
美国1998年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资源开发计划》中,把商业性开采的时间定为2015年。日本的目标更早,计划较美国提前5年即2010年就将实现商业性开发。全球性的“可燃冰”商业利用竞赛已经开始……
“现在的难题是,‘可燃冰’开采成本非常高”,中科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陈多福博士说道。陈博士曾应美国康奈尔大学地球与大气科学系的邀请,参加在美国墨西哥湾开展的海底“可燃冰”考察。他所见到的开采,用的是潜艇:在约540米深的海底,潜艇的机械臂直接抓取裸露在外的“可燃冰”,然后放入密封罐中,带回地面。“租一艘潜艇,每天大约需要1.8万美元,对科考来说不算贵,但如果用于商业,那肯定不划算。”
根据美国和日本披露的数据,目前的“可燃冰”开采成本平均高达每立方米200美元,根据每立方米释放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天然气计算,其折合天然气的成本达到每立方米1美元以上,而上海目前民用天然气的售价每立方米也仅2.1元。
作为后来者,中国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多困难。吴能友在领衔攻关“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项目后,一年之中瘦了32斤,“压力很大,主要是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昨天,他告诉我们,尽管已成功取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依然不能太过乐观:调查仅仅认识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现象,钻探也仅仅在一个点上取得突破,要科学地认识南海北部整个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尚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另外,在开采技术方面,钻获可燃冰的勘探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张海博士坦承:中国目前不具备独立钻探和取芯的技术,只能和国外钻探公司合作。
“中国要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最终得靠自主创新。”陈多福博士说,虽然美国的海底“可燃冰”考察对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开放,但一涉及关键技术的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