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难兴邦”将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构建与谐社会力量
“多难兴邦”将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构建与谐社会力量
这场抗震救灾的硬仗,呈现出来的崭新气象,促进了党政军民关系的融洽、社会关系的和谐,加速了公民力量的形成,提升了中华民族坚韧博爱仁厚的时代精神,为弥缝社会裂痕、化解矛盾创造了契机。
各级政府要将这些崭新气象转化为新的发展契机,努力将灾难中迸发的坚韧博爱仁厚的时代精神转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
人类历史的长河,惊涛骇浪多于风平浪静。人类社会总是在各种考验、各种磨砺中锐意进取,实现大的发展。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多难兴邦”的总结,在中国,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昭公四年》就有记录:“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中华民族有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传统。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迫使每个中华儿女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新中国成立后,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就体现了“多难兴邦”的历史道义,体现了新中国在通往富强目标的前进道路上需要继续发扬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众志成城的传统精神。
这次抗震救灾呈现出的四大崭新气象,为“多难兴邦”作了最好的诠释
就在中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喜庆时刻,四川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瞬间山河破碎,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灾区改革开放的成就几乎毁于一旦。大难之际,温家宝总理在地震重灾区北川看望地震中活下来的数百名北川中学师生时,写下了四个大字:“多难兴邦”。“多难兴邦”,这苍劲而刚毅的声音传遍中华大地,唤起了中国人民因习惯了和平建设而被淡化的传统精神,激励着正在地震灾难中经受考验的人们拼搏进取。
并非国家喜欢灾难,并非国家兴盛就一定要付出多灾多难的代价。但各种大灾大难往往不以人的意愿而转移。既来之,则安之。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会在灾难中挺立,会在灾难中迸发出同样超强的力量。这超强的力量,形成于摒弃前嫌,万众一心迎击灾难。“多难兴邦”的价值就在这里。
汶川大地震,打乱了中国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步伐,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这一刻,中国人民的精神和力量却在灾难的砥砺中急速提升,社会横向的人际关系和纵向的干群关系呈现一个全新的境界。这是中国不败、中国崛起的根本点,国人为之振奋,世界为之惊叹。有四大崭新气象值得高度重视和持之以恒。
崭新气象一:以人为本,凝聚了人心
这次抗震救灾,以人为本、生命重于一切的执政理念在危机时刻体现得淋漓尽致。生命无论高贵还是卑贱,都一视同仁受到尊重和关爱。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以百倍的努力抢救。“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以高效率、体恤民众和公开透明的态度积极应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奔赴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国家最高层的领导人和最底层的“草民”零距离接触,手与手相握,心与心相通。国家机器迅速高效运转,全力以赴迎击震灾,抢救生命。11万子弟兵以应对现代战争的速度完成集结奔赴灾区,不惧山摇地动,不惧暴雨飞石,争时间,抢速度,救生命。在抗震救灾大战中,中国党政军民关系空前融洽,执政党、政府、军队在人民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形象和威信。
崭新气象二:众志成城,消释了裂痕
在巨大灾难面前,社会各个群体放弃一切成见,积极行动起来,人不分南北,力不分大小,尽心尽力援助受灾群众。灾难时刻,一个人的悲伤,是亿万人的悲伤;一个人的安危,牵动亿万人的关切;一个人的困难,亿万人伸出援助的手。灾区群众深切地感受到全社会的关怀和厚爱。一时间,“我们在一起”、“我们都是汶川人”、“我们相互守望”成为中国人共同的心声。社会群体间的利益纠葛纷纷淡化,灵魂在巨灾大难中受到洗涤,社会空前和谐。
崭新气象三:公民意识突显,民间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自天南地北的各类救助组织、团体和志愿者,奔赴抗震救灾一线,积极参与抢救生者,掩埋死者,传递物资,传运仁浆义粟;积极配合专业人士和医疗人员实施灾区消毒防疫,进行身体和心理治疗。这些民间组织,在政府力量鞭长莫及的地方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间组织发挥作用,昭示着公民社会露出端倪。公民社会的端倪,还包括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自觉增强。公民通过互联网督促政府的救灾行动,监督各种救灾物资能否及时有效发放,公民、民间组织与政府形成有力的互动。民间组织的涌现并发挥作用,意味着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力量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结构更健全,中国的综合力量更强大。
崭新气象四:坚韧博爱仁厚的抗灾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