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背二歌”巴蜀文化一份珍贵遗产.docVIP

“巴山背二歌”巴蜀文化一份珍贵遗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山背二歌”巴蜀文化一份珍贵遗产

“巴山背二歌”巴蜀文化一份珍贵遗产   “巴山背二歌”系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米仓山南麓巴中地区的一种山歌,它是随着古代巴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而产生的。   秦汉时期,巴中境内有米仓古道穿越全境,上通长安、汉中,下达巴中、成都。因沿途交通闭塞,商贸活动十分不便,山里需要运进和运出的货物全靠人力背运,人们便把这种背运货物的人称为“背老二”或“背二哥”。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便有了“巴山背二歌”之称,其表现形态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合唱。背二哥所用工具为喇叭形背篼、绳架、丁字拐杖。一般背50―80千克的货物,走累了,使用丁字拐杖置于背筐下支撑休息片刻。如果是集体行动,领头的背二哥要呼吼节奏感强的号子,以统一众人的行动步伐。米仓古道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背二哥这种背运的劳动方式至少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今陕西省长安县兴教寺慈恩塔院内的???块石碑上,有一幅宋代工匠仿原碑图刻的《玄奘取经图》。图中玄奘背经书所用的工具与今天巴山背二哥所背的“背架”一模一样,说明唐代以前,人们就开始使用“背架”这种运输工具了。   巴山背二哥一代又一代翻越大巴山、米仓山,长途跋涉在这些古道上,背运粮草,或运输武器,或背运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物资交换,为推动川陕地区物资交流、经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他们在那深山沟、大山里辛勤地劳动,十分艰苦,什么“蛇倒退”、“鬼见愁”――走在那种路上只准前行,不能后退,只要后退就可能掉下崖去;又因为山里的野兽很多,不成群结队就可能被野兽袭击、吃掉,所以很自然地结合成一个背二哥队伍。沿途山路崎岖艰险、一步一挨,真是举步维艰。每逢中午肚子饿了,太阳又热,山上除了蝉子在叫唤,就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在这种精疲力竭的情况下,老背二哥杵子一打起,吼上几句山歌,大家情绪就来了,也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巴山背二哥”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庞大的背运队伍在漫长的背运途中更唱迭和,相互学习交流,自发性地传承。由于“背二歌”旋律优美,情趣盎然,在民间广泛传唱。《巴州志?风俗篇》载:“康熙雍正年间,春田栽秧,选歌郎二人击鼓鸣钲于陇上,曼声而歌,更唱迭今,丽丽可听,使耕者忘其疲,以齐功力。”   相比青海的花儿、广西的情歌、陕北的信天游,“巴山背二歌”的语言更为诙谐、风趣,均为即兴创作,多用双关语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巴山背二歌”的歌词大都为二二三结构的七言诗,其写作手法多用赋、比、兴。如:“弯弯背架像条船,情哥背铁又背盐。鸡叫三道就起身,太阳落坡才团圆。”“巴山背二歌”的衬词除了常用虚词外,还有像巴山其他民歌的衬词一样用实词作衬词,这是“巴山背二歌”最大特色之一。如果背二哥们歌唱自己的生活,其衬词往往只有“贤友儿”、“情兄儿”等,这类衬词指背二哥们相互打招呼;如果唱情歌,其衬词则为“贤妹儿”、“情妹儿”或“情哥儿”。“巴山背二歌”的调式,全都是民族五声调式中的?调式;其曲式结构为上下两个乐句的单段体;其唱腔高亢悠扬,能翻山越岭、穿云钻雾,结束时都有长气短叹的一声甩腔――“耶―嘿!”   “巴山背二歌”还有个很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很多唱词都是没法去改动的。比如说:“下蛋鸡母脸儿红,娼妇婆娘大不同。走路好似风摆柳,一对眼睛像灯笼。”又比如:“清早起来去爬坡,露水荞儿笑呵呵。我问荞儿笑啥子,就笑昨晚你两个。”……   “巴山背二歌”在曲牌上有很多种,南江唱的“背二歌”、通江唱的“背二歌”曲牌又略有不同,但它整个音乐旋律的大框架都属于大巴山的风格,都是背二哥们有感而发,即兴创作的。比如某个背二哥走累了,一杵打起,看到河里有个姑娘,他要逗她,马上打杵就唱:“河里涨水沙浪沙,妹过跳凳眼发花。你是哪家大小姐,要不要我来把你拉?”这个女人马上就问答他:“对门哥哥你莫来拉,我是蜜蜂扑过的花。我已开花结过果,你莫在我身上想办法。”   “通江呃/河来哟/南江哦,河哟/我是巴山哟/背二哥罗哈/太阳送我哟上巴山/月亮陪我哟下巴河/背架背起闪几下也/打杵子杵断了几道坡。”这首在四川巴中城广为传唱的“背二歌”,老幼皆知;背二哥也是生活在这座城内的老熟人。作为一种山歌,“巴山背二歌”生动地反映了背二哥的生活状况、劳动场景和内心世界。其表现形式主要是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时演唱,一人领唱众人帮和;有歌颂勤劳勇敢、劳苦艰辛内容的背二歌;有歌唱背运工具、歌唱劳动的背二歌,有为消除疲劳而打情骂俏的背二歌等等。如:“高高的大巴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要想翻越巴山顶,只有背二哥的铁脚杆。”“背上千斤翻巴山,铁打腰杆都压弯。打双赤脚路难走,七十二道脚不干。”又如:“拐扒子儿二尺小,上坡下坡离不得它。过河踩水探探浅,亲生儿子不如它。”“巴山背二歌”中,歌唱爱情的内容极为丰富。这与背二哥沉重背运的艰辛有关。他们用情歌来消除劳动中的疲劳,用情歌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