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恶性高热新进展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恶性高热研究进展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陆文龙 恶性高热(M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肌肉系统疾病,由临床常用的卤素类吸入麻醉剂和去极化肌松剂(琥珀酰胆碱)所诱发,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发病率为1/5000~1/100000。男女发病率比值为2.5~4.5。本文就MH 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利尿、碱化尿液血透1 发病机制1.1 病理、生理机制 目前公认,MH属于肌肉系统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机制为在特异性药物触发下,骨骼肌细胞质中Ca2+浓度失控性升高,触发肌纤维持续强直性收缩,并随之出现产热量大量增加、组织缺氧、酸中毒及肌肉细胞坏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功能崩溃等表现。细胞质中Ca2+ 主要来源于肌浆网,系由于离子通道缺陷导致大量Ca2+ 从肌浆网释放所致。此外,钙池操纵的细胞外Ca2+ 内流也可能参与了MH 的发作。有研究证实,MH患者在疾病非发作期,其骨骼肌细胞质中Ca2+ 水平也高于正常人,这可能暗示MH患者在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存在较高的Ca2+ 跨膜背景流动。1 发病机制1.2 分子机制 (1)以兰尼定受体1(RYR1))最为重要。RYR受体为Ca2+ 释放通道,大体上分为1、2、3型,分别位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MH患者由于RYR1受体功能缺陷,在敏感药物触发下通道持续开放,大量Ca2+ 从肌浆网中流出,远远超过肌浆网上Ca2+ 泵的回收能力,导致肌纤维持续强烈收缩(2)与MH发作有关的大分子物质是二氢吡啶类Ca2+ 通道(DHPR)。DHPR位于肌肉细胞横管膜上,是一种电压门控型通道,与RYR1在空间和功能上存在紧密联系。在肌膜发生去极化时,跨膜电位迅速传导至横管膜,兴奋DHPR并最终引起RYR1受体开放,Ca2+从肌浆网流出。目前认为,50%~70%的MH 是由RYR1和DHPR受体所介导的。(3)肌肉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被认为可能与琥珀胆碱触发的MH发作有关。nAChR为由5个亚基组成的多聚体配体门控型阳离子通道蛋白,允许K+、Na+、Ca2+ 等多种阳离子通过。在已有的文献报告中,单独由琥珀胆碱诱发的MH 病例非常罕见,更多情况下,其可能通过兴奋nAChR,降低MH 发作阈值而起作用。1 发病机制1.3 基因机制 受体或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主要受基因突变所控制。目前比较肯定的与MH 发作有关的基因主要包括RYR1和CACNA1S基因。(1)RYR1基因:RYR1基因位于19q13.1-13.2,由160000个碱基对编码160个外显子。RYR1基因变异非常普遍,自1992年首次发现RYR1基因突变与MH发作之间的关系以来,目前已有超过300个突变位点获得证实,其中约50个与MH 发作有关。多数突变位点位于MH/CCD 1、2、3区(即所谓恶性高热/中央轴空病热点区域)。一项包含200个病例的多中心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MH 病例中检测到了RYR1基因突变,其中以1840C>T、6617C>T和6520G>A出现频率相对较高。(2)CACNA1S基因:CACNA1S基因位于1q32,由93 500个碱基对编码44个外显子,决定DHPR的α1亚单位氨基酸序列。与MH发作有关的基因突变位点为3333A>G,导致α1亚单位上第1 086位氨基酸残基由精氨酸改变为组氨酸。(3)有研究发现敲除编码小鼠内质网集钙蛋白(隐钙素)的CASQ1基因,可以诱导出类似MH的症状。但是,目前尚无证据表明CASQ1基因与人类MH发作有关。2 临床表现MH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一紧两高”,即肌肉强直、体温升高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升高。肌肉紧张可表现为咬肌或全身肌肉紧张,可呈现典型的“铁板样”骨骼肌痉挛。体温可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至42℃以上,PetCO2可达100mmHg以上。循环系统早期可表现为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发绀等,晚期可表现为循环崩溃和心搏骤停。辅助检查可发现高血K+、酸中毒、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心肌酶谱等明显改变,早期即可出现DIC倾向。但是,MH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统一规律可循,在药物诱发因素、典型症状和实验室结果等方面均存在相当大的变异。近期,美国MH协会和欧洲MH 协作组对登记在案的共计677例MH病例的总结表明,超过半数的MH 病例由吸入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共同触发。单纯由吸入麻醉药所诱发者占20%~40%。而单纯由琥珀酰胆碱诱发者仅有10余例。在吸入麻醉药中,接触氟烷后发作最快,其后依次是七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复合使用琥珀酰胆碱可进一步缩短MH 发作时间。此外,仅有大约1/3的患者出现了咬肌痉挛症状,而且这部分患者多数使用了琥珀酰胆碱。此外,MH虽然是一种常染色体连锁的显性遗传病,但其发作情况似乎还受到其他多种条件影响。研究表明,大约有半数的MH 患者可以检测到明确的基因突变,同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